秦朝能够轻松吊打匈奴 汉朝为什么却不能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汉和匈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进攻匈奴。不久之后,秦军占据了河套、阳山等地,并将匈奴驱逐至北地。到了汉朝的时候,汉朝廷不敢与匈奴正面对战,只能采用和亲这一政策。

那么,为什么秦朝能够轻易战胜匈奴而汉朝却不能呢?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社会环境不同。秦朝时期,匈奴东边有强大的东胡,西边有凶猛强悍的月氏,因而,匈奴的实力十分有限。当受到秦朝攻击后,匈奴自知不能与之抗衡,便逃亡到了北边。十几年后,秦将蒙恬去世,秦朝覆灭。一时之间,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征讨。于是,趁此机会,匈奴偷偷的又回到了河套地区。

然而,到了汉朝时期,经过长期的战争,国家力量已经非常不堪了,百废待兴。但是,此时的匈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早已变得非常强大。由此可见,秦朝是以国家之强盛对战弱小的匈奴,汉朝则是以国家之衰弱对战强大的匈奴,所以,汉朝自然打不过匈奴了。

二、兵力差距。在秦朝时期,士兵们经过上百年的战争,不仅军事力量强大,而且,作战经验丰富。除此之外,秦朝还有许多优秀将领。因此,当时的秦军军事实力应该处于古代军队的实力巅峰。但是,此时的匈奴才刚刚出现不久,士兵们极少经历战争。所以,在如此实力的差距之下匈奴自然大败了。

到了汉朝时期,国家军队不再由强兵组成,而是由农民组成。因此,军队素质低下,战斗力十分羸弱。而此时,匈奴的内部则诞生了一位名将——冒顿。他率领匈奴大军消灭了东边的东胡,赶走了西边的月氏,使得匈奴再无生存危机了。之后,冒顿更是统一了北边少数民族,组成了三十万大军。

自此,其实力达到了匈奴军事的巅峰,所以,面对实力如此强劲的匈奴,汉朝自然难以抵抗了。

三、经济问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社会算是安定了下来,经济发展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此时的匈奴仍处于原始状态下以牧为生。因此,在双方对战之时,秦军有了充足的粮草和后备军队,而匈奴却是一无所有,自然大败于秦军。

到了汉朝时期,经过几十年的混战,各行各业都处于凋零状态,国家经济更是濒临崩溃。据记载,刘邦当上皇帝后,天子出行只能乘四匹毛色不同的马儿,士、大夫等人只能乘坐牛车。而这时,匈奴不仅统一了东、西两势力,连经济都有了快速的发展。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汉朝自然打不过匈奴了。

四、武器上的精进。在战国时期,秦国的武器是最为先进的。其中,弩被秦军视为秘密武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其最核心结构——弩机。

弩弓的前后方各放置着一个轴销,即前轴与后轴。在弩机的下方,有一个小匣子,名为机匣。机匣下安置了一个扳机,当需要射出箭矢时,只需要将扳机往后板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是两个尖头摇杆,它们位于扳机的上方,以前轴为中心点转动。

第三部分类似于西方武器中的弦枕,它位于整个弩弓的最上方,与摇杆合为一体。当箭矢准备发出时,弦枕利用它的中心平片把弓弦张开的力量压在摇杆上。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压缩空气,还增加了箭矢的力量。当扣下扳机后,摇杆立刻释放压力射出箭矢,这时,弩的齿牙向下收缩,弦枕呈现出下落趋势。

根据测量计算,弩的射程大概在三百米左右,杀伤力在一百五十米左右。在过去,任何一种弓都无法与弩相提并论。根据史书的记载,有一次,齐国与魏国在马陵对战,齐军军师孙膑偷偷的藏了一万弓弩手于马陵的两侧。当魏军进入马陵后,齐军立刻射箭。就这样,齐军不费吹灰之力灭了魏军。

可见,古代战场上若是密集使用弓弩,其威力将呈几何式的增长。因此,面对兵力、经济和军事武器都如此强劲的秦朝,匈奴怎么可能会有获胜的机会?

到了汉朝时期,士兵们所使用的武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以三类兵器为主:

第一类是刀。

要注意,这里的刀主要指经过不断打磨锻造而成的铁刀或者钢刀。

第二类是弓和弩。

这是与匈奴对战的主要兵器,虽然,它们威力十分强大,但是,匈奴经过多年的对战,已经想出了应对之策,所以,匈奴对它们的忌惮有所下降。

第三类是常见的戈、矛和戟。

戈算是上古兵器中的一种,由于比较古老,汉军在战争中很少用它。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汉朝战争中常用的兵器。戟,是戈和矛的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西汉出现钢铁戟,为汉代步兵和骑兵必备格斗兵器。

综上所述,汉朝对抗匈奴之所以很难战胜,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但是,不管怎样汉朝都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一个辉煌朝代。即使在刚开始的时候,汉朝没能抵抗住匈奴,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军队却给了匈奴以沉重的打击,使其逐渐走向了衰败。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其它朝代,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最终它们都会走向统一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史记·匈奴列传》、《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资治通鉴·汉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