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灭吴之战经历了多长时间?司马炎派出了哪些大将?

266年司马炎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东吴末帝孙皓投降,轰轰烈烈的三国大幕就此落下,天下重归一统。自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起兵讨董,至公元280年天下一统,持续近100年的乱世终于画上了句号。

晋灭吴之战,表面上看只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司马炎派出六路大军,共20万人水陆并进,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孙皓就投降了。其实晋为了灭吴,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其中三大将领不得不提:

羊祜(hu)——灭吴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后,统一天下的既定方针就是先灭蜀、后灭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此后司马昭、司马炎忙于篡魏准备,军队百姓也要休养生息,直到公元269年,正式开始筹划灭吴。

公元269年,羊祜出任车骑将军、荆州都督,加任开府仪同三司坐镇襄阳,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扩充军备,训练士兵,全力准备灭亡孙吴。羊祜的主要贡献有三个方面:

第一,屯田。羊祜把荆州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第二,以德服人。羊祜在魏吴边境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

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

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做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第三,筹划布局,举荐人才。羊祜清楚的知道,灭吴必须要有强大的水军,于是他举荐王濬任益州刺史,在益州打造战船。羊祜本人也命令部将缮甲训卒,广为戎备。经过七年的练兵和各项物质准备,荆州边界的晋军实力远远超过了吴军,这表明晋灭吴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羊祜多次向司马炎建议伐吴,可惜朝中总是有各种不同声音。公元278年八月,羊祜病重,临死前羊祜则再一次向司马炎陈述了伐吴的主张。并且举荐杜预代替自己,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司马炎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王濬——造战船,进建业

泰始八年(272年),王濬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战船,组建强大的水军。上书晋武帝,促成晋灭吴之战。咸宁六年(280年),率兵顺流而下,熔毁横江铁链,攻克丹阳郡,率先攻取石头城,接受吴末帝孙皓投降,完成西晋统一大业。

杜预——完美的承继者

羊祜举荐杜预,一方面是因为在朝廷内部的争论中,杜预始终站在羊祜一边,积极支持灭吴战争;另一方则是因为杜预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咸宁四年(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咸宁五年(279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不值一提。经过长期的准备,晋朝兵力、综合实力远远强于吴国,而吴国末帝孙皓残暴昏庸,导致国内民怨沸腾,所以晋灭吴之战看上去似乎无比容易,和后世隋灭陈一样轻松。但其中,羊祜、王濬、杜预三大将领也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羊祜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儒将,羊祜和陆抗的惺惺相惜让人心驰神往,灭吴之战羊祜自然是首功;杜预不仅是一名宿将,而且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