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全球化的后来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会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会构成某些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国际竞争力尚弱,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却相对较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国民经济对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的依存度逐步上升。其结果必然是,对外开放的某种超前发展的同时,国际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十分强,这就使得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同样会面临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问题。
2.尽快熟悉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找到坚持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遵守经济全球化规则的最佳结合点。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开放,意味着要搞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也不等于盲目的开放,盲目的搞市场。同志关于市场建设的一整套理论就是最好的指导原则。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把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要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色彩。一谈到有中国特色,很多人就容易从意识形态出发,这一点是不利于搞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要尽快熟悉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建立和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根据相关规则加大本国经济改革和调整的力度。“慢慢吞吞”会白白丧失机会,“操之过急”又等于“过犹不及”。中国应该从亚洲和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吸取经验和教训。
3.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将中国经济主权受到冲击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出现货币危机;保持汇率稳定,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弹性汇率制度;保持进出口的平衡,避免出现国际收支危机:控制外债规模、期限和结构,等等。
4.从战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通过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制度和科研机构的企业化改制,建立完整的科技人才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形成,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形成“研”一“产”—“学”的良性循环。
5.缩小地区差距,保持地区间的平衡,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化经济的速度加快,中国的经济也出现高速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西部开发战略,将发展战略的侧重点转移到中西部落后地区,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大力开发中西部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注重鼓励和引进其它地区的高新人才加入到西部大开发的队伍中来。总之,中国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在抓住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只要政策得当,应对从容,就一定能化解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带来的各种冲击,一定能有效维护中国的经济主权,确保中国的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