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五代十国佛教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漫长的发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佛教出现了很多次的盛行发展,每一次的兴盛原因都有所不同,但又有所相同。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当中,佛教又一次出现了盛行的情况,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佛教的发展,但是佛教文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在一个乱世当中开始盛行呢?
佛教的盛行为什么一定要选在五代十国呢?而不是其他的朝代呢?究其原因,还是五代十国的乱世与佛教的发展有着相吻合的地方,那这些吻合的使佛教盛行发展的地方在哪里呢?
1、 前朝对佛教十分喜爱,佛教有发展基础
众所周知,下一个王朝总是会受到上一个王朝的影响,五代十国中的王朝自然也不会例外。五代十国是唐朝后期出现的一个分裂状况。
这些小王朝本来是唐朝的藩镇,但是到唐朝末期,中央的权力急剧缩小,地方权力逐渐扩大,很多地方统治者自立为王,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情况。
所以我认为,唐朝的宗教文化选择对五代十国的宗教文化选择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而在唐朝对佛教十分喜爱的基础上,五代十国自然有了佛教可以发展的基础。
进而可以达到盛行的状态。唐朝作为历史上一个非常发达的王朝,不管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文化制度方面都有着非常开放的思想。
所以他们在宗教文化的发展上也是非常开放包容的。唐朝的统治者欢迎各种各样的宗教来到唐朝发展,当然也是仅限于不是危害唐朝统治的情况下来允许他们发展。
因而有好多宗教团体都会来到唐朝,进行大规模的传教,佛教就是其中一种。
佛教作为一种比较主流的宗教文化,相对于其他小众的宗教文化来说,在唐朝的发展时间是非常悠长的。
因而也有着更加深厚的发展基础,所以即便是在唐朝后期,唐朝逐渐分裂为五代十国,佛教的基础也仍然存在各个小王朝当中,给佛教的盛行提供了发展基础。
唐朝对于宗教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包容的政策,更有甚者,皇帝也十分喜爱佛教,例如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武则天曾进过尼姑庵,虽然电视剧中对这样的事情有夸张的描写,但是基于她出来以后对佛教发展的支持,是可以知道他从佛教文化中得到了精神的净化。
因而在她登基以后,她就开始大量的修建佛像,修建寺庙,修建佛像是用制作铜钱的材料修建的,以至于当时唐朝后期的"钱荒"现象特别难治理。
不无她的原因,所以这些措施也都恰恰表明了她对佛教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支持并且喜爱的心态。
武则天作为当时的统治者,对佛教的喜爱,也引发了民间对佛教的喜爱,百姓开始热衷于上寺庙里拜佛,提供香火,佛教文化因此也可以在民间有很好的发展基础。
前朝喜爱什么样的文化,留下了什么样的发展基础,对后一个王朝来说,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更何况唐朝是一个如此繁荣到王朝,影响力更是不可小觑的。
所以佛教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深厚的发展基础,以至于在五代十国的时候,佛教可以开始盛行。
所以我认为佛教在唐朝埋下的深厚的发展基础,是五代十国能够使得佛教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政权更迭十分频繁,佛教文化无人管理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个时期王朝数量非常多,分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当中,各个小王朝的关注都是非常有限的。
以至于在文化方面,很多小王朝对此都是非常不重视的,因而也就无人管理文化到底是何种发展状态,更何况,宗教文化是一种比较边缘的文化。
所以我认为五代十国是一个政权更迭十分频繁,统治者对于经济和政治的关注度比较高,对于文化的发展则无心顾及。
以至于无人管理文化发展,宗教文化更无人管理,给了佛教可以发展盛行的机会。
五代十国是仅次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次大分裂的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是指北方的北汉和南方的南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
由此看来,这个时期的政权真的是极多,另外,这些王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原地区,以至于每个王朝的统治地区都是比较小的。
但是对其他地方又野心勃勃,对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十分看重,所以作用比较小的文化方面就没有人重视,也就不会安排有才之士进行管理,佛教作为宗教文化就可以趁乱发展。
不仅王朝和王朝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斗,王朝内部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内乱,因为五代十国本就是唐朝藩镇制度下的产物。
藩镇制度是唐朝的一种独特的地方行政制度,本质上就是给予地方统治者一定的权利对地方进行管辖。
在这种情况下,就滋生了地方统治者对权力的贪婪,使得地方掌权者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利,也影响到了其下属对于权力的渴望,所以当地方统治者称霸一方的时候。
这些下属也同样会为了权力而反抗地方统治者,所以五代十国虽然政权非常多,但存在的时间都是非常短暂的,这样混乱的发展状态,就给了佛教文化得以发展的时间。
五代十国作为中国的大分裂时期,各个政权更迭太过于频繁,内乱又时常发生,统治者对于经济和政治的关注度最高,文化方面就相对弱小,无人管理。
所以我认为分裂的五代十国的发展状况对佛教的文化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对了,佛教文化可以发展到盛行的时间,因而在五代十国时期,佛教可以开始盛行。
3、 百姓战争创伤严重,急需心灵精神慰藉
佛教在世界的长河中拥有2500年的历史,它本就产生于人对现世的不满,对痛苦的逃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产生原由使得百姓在饱受战争伤害的时候可以寻求精神和心灵的慰藉,所以我认为,在经历过安史之乱之后的百姓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战。
战争创伤,心灵创伤,精神创伤是非常大的,为了解脱自己,转而向佛教寻求精神慰藉,进而刺激了佛教的发展。
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大规模的信众,它就是通过佛经的讲授来使得信众们参悟其中的修行方式。
是的,他们可以在生命的最后参透生与死的界限,看淡一切世界万物,以抚慰伤痛,达到心灵的宁静。
这些在五代十国时期也是非常受用的,百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对战争是十分痛恨的,但对于战争的发动者又无可奈何,只能被迫投身于宗教文化的熏陶中。
让自己可以脱离俗世的烦扰,弥补一下心灵的创伤,这是当时很普遍的现象,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了佛教更进一步的发展。
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权不稳,各地藩镇割据林立,战争一次又一次的发生,而最终受到伤害的就只有百姓,百姓们没有权利去更改统治者的选择。
但是心灵的创伤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想要脱离世俗,去学习佛教文化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所以我认为在饱受战乱伤害的情况下,百姓们开始逐渐向佛教文化靠拢,间接的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发展。
4、 文人雅士对佛教文化十分喜爱和推崇
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很多统治者为了表现自己对人才的渴望,都会对很多优秀的人以最宽容的态度对待,例如,佛教中的高僧。
影视剧中常常对那些成就比较高的僧人统称为得道高僧,正是因为他们参透了世间的规律,对待名利是非常淡薄的,引来了很多文人雅士的感叹。
爱屋及乌的情况下,文人雅士对于佛教文化也就十分喜爱,进而推崇。在后唐的时期,当时就有一位得道高僧叫恒超,在寺庙里住了20多年,声望和名誉都非常好。
地方官员想要向皇上说明这位高僧的气节,这位高僧在得知后,说了一句"而其复而,则吾在卢龙塞外矣",
足以看出这位高松的高洁品德,引得无数文人雅士进行赞叹,对佛教文化就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5、 结语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五代十国有着盛行的发展,这离不开唐朝时期佛教文化在民间埋下的深厚的发展基础。
在有了深厚的发展基础上,因为政权更迭太过频繁,统治者无暇管理文化层面的发展,佛教就有了可以发展的时间,再加上当时战争十分频繁,给百姓造成了严重的心灵创伤。
为了摆脱这种心灵创伤,百姓们无可奈何之下投靠于佛教的熏陶,以找出自己生存于世上的理由,间接推动了佛教的发展。
最后再加上文人雅士对于得道高僧的气节的佩服,佛教就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所以佛教可以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盛行。
参考文献: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五代史》
《十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