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陌刀威力如此惊人 宋朝时期为何会被抛弃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陌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冷兵器时代,我们常用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来形容。陌刀就占了刀长,刃锋,而且分量十足的优势。据说,一个强壮的战士,挥舞陌刀,一刀下去,就可以让人马俱碎,威力惊人。

据《唐六典》所载,陌刀是一种步兵所使用的长刀,类似“古之断马剑”。既然类似长剑,陌刀必然是双刃。

《新唐书·阚棱》印证了这一点,阚棱“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陌刀’”。陌刀既然称之为刀,应该就是将剑加宽,加厚,两边开刃。而且,长约丈余,换算成现在的度量单位,长度应该在3到3.6米,比普通的长枪略短。

而在《新唐书·张兴传》中,则记载有“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唐朝一斤,大约是现代的一斤二两。换算一下,陌刀重约9公斤上下。这可要比普通的长枪、长矛重多了。

陌刀长,而且重,所以,要求使用者必须十分的健壮。比如阚棱就是“貌魁雄”,而张兴则是“长七尺,一饭至斗米,肉十斤”,同样是能吃的壮汉。

据史料推测,陌刀所用的材料,以及制作工艺也非常的精湛。唐朝,灌钢冶炼法已经比较成熟,使用搭配合适的生铁、熟铁冶炼混合,得到碳比例合适的钢,当时称之为“宿铁”。然后,再使用“百炼钢”的工艺,对宿铁进行反复的折叠锻打,最终,才能得到一把坚韧且锋利的陌刀。

陌刀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和人力,所以,陌刀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据说,一把陌刀的制作成本,远超一匹优质战马的价值。

好在,陌刀的高成本,带来了高回报。陌刀在战场上,通常都是“一挥杀数人”、“一举刀,辄数人死”、“锋刃所加,流血漂杵”等等。

唐朝名将李嗣业更是凭借陌刀建立了赫赫战功。

安禄山部将李归人,率精锐之师,突入了唐营,唐军大乱。李嗣业脱掉衣服,手持陌刀,赤膊上阵。只见“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瞬间杀了十余人,稳住了唐军的阵脚。

通常,两军对阵之时,唐朝的陌刀队排成阵列,如同一堵刀墙一般,向前劈砍。这跟著名的马其顿方阵颇有点相似之处。面对这样的对手,不要说敌人的步兵了,即使是骑兵也无法再有效地发起冲锋。

李嗣业手下的陌刀队,在李嗣业士气的振奋之下,“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反败为胜,大败安禄山大军。正是在李嗣业所率陌刀队的有力支持之下,郭子仪率军顺利收复了东都洛阳。李嗣业也由此获封虢国公。

陌刀在唐兵的手中,屡立战功,为什么到了宋朝,反而被抛弃了呢?这主要是因为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都在进步,战法也在不断的创新,所以,陌刀在得到继承、进化之后,就逐渐被淘汰了。

其一、陌刀的制造、使用、维护成本都太高,在战争比较频繁的五代十国,以及宋朝时期,大量装备的成本太高,不符合战争需要。

其二、陌刀应该进化为了宋朝时期的鋽刀、三尖两刃刀,然后,又被单刃长刀所取代。毕竟开单刃刀的制造成本,以及耐用程度、维护成本,要比开双刃的刀有优势。这跟剑逐渐被刀取代类似。

其三、宋朝时期,辽、金、西夏的军队中,人和马全部覆盖甲胄的重甲骑兵增多。此时,陌刀的杀伤力反而不如长矛、神臂弓的穿透力,也不如锤、斧等钝器的打击力,更没有宋朝新式斩马刀(麻扎刀是其中一种)的灵活机动。岳飞在对金作战中,就充分发挥了宋朝斩马刀,以及锤斧的优势。

正因为宋朝时期,有了比陌刀更合适的替代武器,所以,才抛弃了唐朝的陌刀。

因为陌刀的制造成本非常昂贵,作为唐朝军队的常备武器,需求量也非常巨大。因此,唐朝时期,禁止陌刀陪葬。这也导致直到现在,都没能发现陌刀的考古实物。加上史料上也没有陌刀的图画,陌刀到底长什么样子,也成了一个千古谜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