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晚年空困潦倒,饥寒交迫。这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可看出。“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诗作于公元761年,安史之乱还没平息,人民流离失所,再加上天灾,狂风暴雨,将他家的茅草屋吹飞过江,让顽童抱走,一家人在屋漏如麻的黑夜盼天明。
2.因为生活无着,杜甫曾经卖过药。这也包含着诗人生活中一段辛酸的历史,诗人在35岁左右,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的打击。没有考中科举,经济上,一天比一天,困难窘迫,为了维持生活,他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物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尝尽各种悲苦。
3.公元759年,杜甫48岁,生活是在秦州,现在的甘肃天水,这时他的生活更加困难,便又第二次卖药。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情景更多了,如秦州杂诗,20首中,就有“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
4.他辛勤的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诗人最后一次卖药,生活就更更加凄惨,公元770年,杜甫59岁,他穷得连陆地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鱼市上摆摊卖药,以维持一家生活。
5.这一年的冬天。读人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从杜甫卖药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到,即使是天才的诗人,在那种动乱的世代,命运也如此悲惨,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