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和唐朝太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宦官乱权专政在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存在过,比如秦朝的赵高、唐朝的刘季述、明朝的魏忠贤等人,这三个人都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人,可是三人导致的结果又是完全不一样的,赵高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刘季述直接废除唐昭宗,魏忠贤最后被崇祯给逼死了。
很多人就比较疑惑,唐朝与明朝的宦官,应该都是古代历史上专权十分严重的,为何唐朝的宦官能够直接废除皇帝,而明朝的太监却被皇帝所杀呢?其实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慢慢道来。
01个人原因我觉得要说宦官废除皇帝这件事情,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个人原因,中国古代历史那么悠久,只要是权倾朝野的大臣,不管是宦官还是文官武将,都是有机会废除皇帝的,可是为何偏偏就有些人做到,有些人没有做到呢?这主要原因还是个人原因。
唐朝时期废除皇帝的是刘季述,可是他废除皇帝并非是自己直接废除,而是颠倒黑白,假传懿旨,假借皇太后之名来废除唐昭宗,并且拥立唐昭宗的太子为傀儡皇帝,你看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是很多的。
既然这样的事情发生次数比较多,我们就可以得知,其实这种事情与当事人的官职没有太大关系,不管是文官武将还是太监,只要权倾朝野,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就可以做这件事情,这是刘季述废除皇帝的主观因素。
自己占据了权力优势,并且当时的皇帝能力一般,所有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想要废除皇帝,其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难度基本不是很大,再说这种事情通常都会提前策划安排,等到最后实施的那一刻,实际上结局几乎已经注定了。
再来说一说明朝时期的魏忠贤,他也是权倾朝野,并且被称之为九千岁,可是为何他没有废除皇帝呢?其实主要原因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没有这种想法,在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国家大事都交给魏忠贤管理,他想要废除天启皇帝确实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不愿意那样做。
而到了后来崇祯皇帝上位之后,魏忠贤已经受到打压,这个时候他想要去废除崇祯皇帝,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当中,魏忠贤至少在地利方面是不占据优势的,再加上有东林党的妨碍,人和也不占据优势,所以魏忠贤当然没有办法废除皇帝,只能接受悲惨命运了。
在自己有能力废除皇帝的时候没有行动,等到实力不允许的时候,自然已经没有机会了,这就是魏忠贤的个人意愿导致的最终悲惨结局,跟其余的制度或者兵权没有太大的关系。
当然了,除了个人原因之外,唐朝与明朝的制度不同,导致皇帝集权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我继续为你详细分析。
02两个朝代制度不一样唐朝后期潘镇割据十分严重,几乎实权都掌握在那些节度使手里,而宦官管理的神策军就成为皇帝手下最重要的一支队伍,因此在宦官想要控制皇帝的时候,只需要掌握住这群神策军,基本上难度就很小了。
那些节度使巴不得皇宫中大乱,自己就可以趁机有一个铲除奸臣的借口去控制皇帝,比如后期的朱温就是这样,假借铲除奸臣的名义,逐渐控制了皇帝,最后再把皇帝杀掉,自己取而代之。
虽然唐朝在这样的制度下,宦官是很容易就废除皇帝的,但是废除皇帝之后,其实对于宦官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真实的军权还是掌握在各节度使手上,而那些节度使原本就在虎视眈眈,一旦发现宫中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都可能直接找个理由进宫抢夺权力。
而留着皇帝在,至少这些节度使在名义上还会给皇帝几分面子,并且因为造反不具有正义性,这些节度使还是有所顾虑的,而一旦宦官搞事情废除皇帝,就明摆着是给节度使提供机会了,我们观察后来唐朝的灭亡原因几乎就是这样的。
反观明朝,宦官虽然有东厂与西厂,可是并没有掌握诸如神策军这样的军事力量,就算真的有这样的军事力量,明朝的宦官还需要担心其余的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因为这个时期的武将是听命于皇帝的,不像唐朝时期是各怀鬼胎,既然有武将听命于皇帝,那太监想要废除皇帝,需要打点考虑的东西就太多了。
比如需要把内部的东厂、西厂关系搞好,还要和外部的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搞好关系。一旦涉及到的人员增多,事情的难度系数就增加了,再加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与顾虑,所以一个宦官想要控制全局,似乎还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了,明朝还更加特殊,因为明朝的文官也形成了东林党,这股势力与宦官集团是死对头,在两股势力的斗争下,不管是哪一方,想要实现绝对的集权,都是完全不可能的,魏忠贤虽然短暂实现了集权,可其实也是表面的屈服而已,要是真的涉及到废除皇帝这样的大事情,还是没有人会支持他的。
总而言之,在唐朝的制度下,不管是皇帝还是权臣,都很容易实现集权并且造反,而在明朝的情况下,别说是权臣实现集权,就连皇帝实现集权都是痴人说梦,我们可以看看崇祯皇帝的结局,就可以明白了。
03结语唐朝太监之所以能够实现废除皇帝这样猖獗的行为,一方面是太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唐朝的制度具有明显的缺点,容易导致权臣实现集权,而明朝与唐朝相比,不仅没有出现有废除皇帝野心的宦官,也没有废除皇帝的条件,毕竟在这种复杂的制度下,实现集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