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栒子耐贫瘠,适应性强,在田野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顽强生长繁衍,然而不少盆友反馈,栒子下山庄成活率并不高,依笔者观察,大多由于水湿造成,还有就是下山桩若是裸桩下山,成活率极低,因此建议盆友们在购买下山桩的时候,尽量选择有原生土球的下山桩,避免造成“下山死”。
2.栒子下山桩的养护,说起来简单,实际当中还是有难度。栒子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比较耐干燥和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西南省分的下山桩,多喜欢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酸碱度偏弱酸性。栒子较耐寒,不耐高温和水涝。一般来讲,下山桩在第二次展叶前只需要浇透水(定根水)一次即可,若是频繁浇水,即便是发芽也是假活,很容易在几个月后挂掉。
3.带土球的下山桩,对枝条和叶片进行必要修剪,避免消耗过多水分,然后把剩余的大多数叶片抹掉,要适当留一小部分。
4.栽培用的土壤,最好用腐殖土混合沙土栽培,有条件可用山土(仙土)颗粒混合河沙养护,注意在填土的时候,要轻拍盆体,使得土壤和根系结合紧密,不要在土球和栽培土之间出现缝隙。
5.上盆采取浅种高围,可以避免积水,浇完定根水后,用保鲜膜缠裹或者用套袋法对茎干进行保湿,放置避风阴凉处养护。因为是高围,所以只需要浇一次水就可以满足水分供应。一般一个月左右就会发芽,此时,可用竹签插下去观察土壤湿度,若是竹签子上不沾土,就可以补充水分,若是发现内部较湿,竹签子上有土粒,就不能浇水。
6.在发芽后,应当适当见早晚阳光,若是夏季则要遮70%光照,外围的保湿措施,尽量不要去掉,等当长出根系,叶片变得翠绿,并且二次发叶后,才用扎孔形式,逐步去掉塑料袋或保鲜膜。
7.成活后的栒子盆景,相对比较好养护,平常只需要注意观察排水便利,土壤不干不浇,基本上就可以正常生长。至于施肥,可在第二年春季开始施肥,一般10天左右一次,用矾肥水和磷酸二氢钾交替施肥,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