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元朝末年狼烟四起,各地反抗元朝统治的势力简直不要太多,其中以“红巾军”的势力最强。此时当腻了和尚的朱重八,接受了发小汤和的邀请,也加入了“红巾军”。随后他凭借一身的本事和才华当了“红巾军”话事人郭子兴的女婿,改名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开挂人生。在郭子兴去世后,老朱当了这支队伍的领头羊,通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巩固了基础,随后拳打陈友谅,脚踢张士诚,在一统江南后称帝南京,建立了大明朝。
建立的大明的朱元璋曾经两次西征哈密,但是并未一鼓作气的继续西进,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西域在朱元璋心里没有地位,还是朱元璋心里想要但是实力它不允许呢?今天骆驼就来聊一聊。我们先聊下朱元璋为何两征哈密。哈密在汉代被称为“伊吾庐”,唐代叫“西伊州”,南宋起它被实际占领的蒙古人称为“哈密力”,名字其实并不重要,但是每个朝代都能给它一个专属名字,就能看出它的重要了。它重要在哪里呢?一个字,地理位置。它在历史上有“
西域襟喉,嘉关锁钥
”之称,它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枢纽,是商贾必经、兵家必争之地。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当了家长,就要为亿兆百姓的安危和生计考虑,哈密如此重要的地方,他自然也是极为看重。掌控了哈密,西域诸国(那时的国不是国家)就可以和中原进行贸易,有人会问中原物产丰富,为啥非得和西域进行贸易呢?因为物产丰富不代表啥也不缺,比如玉石,比如马匹。玉石你可以不用(奢侈品怎么会没有市场),但是马匹一直是中原的软肋,汉武帝当年在西域大动干戈,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良马。而朱元璋想要继续元朝的蒙古骑兵周旋,也离不开马匹。(他曾在南京推行富户养马的马政)
军事上哈密的战略意义更是不一般。哈密不光连接东西,还连接南北,此时北面的蒙元还龙精虎猛,未来的北京也还是元大都,元朝要想和西域诸部暗通曲款,就必须要把哈密这层帘子掀开。骆驼曰:对于敌人想要的,我们一定不能让他如愿,朱元璋比骆驼强一万倍,但对于敌人的策略应该都是一样的,这点从他后代的历史记载中也可管窥一斑。“(哈密卫)
统领诸番, 为西陲屏蔽
”,“
弭西戎东窥之心, 断北虏南通之臂
”,“
北拒蒙古 , 南捍诸番 ,俾不得相会
”。
在军事、经济上如此重要的地方,由不得朱元璋不重视。所以当朱元璋收复了江南后,就把目光死死钉在了西北,洪武十三年,在西凉练兵的大都督府佥事濮英,接到了朱元璋的命令后出兵西征,一路砍瓜切菜的打到了哈密城下,哈密国国王兀纳忽里一看大明的兵将不比自己国家的总人口少,腿一软就直接跪地唱征服了。而朱元璋并未再让濮英深入西域,而是征服了兀纳忽里后就打道回府了。
为啥濮英没再西进呢?因为这时候大明内部发生了一些小插曲,胡维庸案爆发,朱元璋准备废除宰相之职,很多内政都要疏离,而且自己的老对手蒙元还在北边虎视眈眈,这时候西域通道已经打开,见好就收才是明智之举。在随后的十年中,朱元璋一边继续和蒙元继续周旋,一边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顺带收复了云南,还抽空把明代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给办了。兀纳忽里在洪武二十三年派使者进贡,一看朱元璋正忙得热火朝天,他也开始蠢蠢欲动。
他在哈密杀了西域各小国的使者,抢了他们将要和中原贸易的贡物(那时候都是以进贡为名,行贸易之实),截断了中西的交通。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此时朱元璋刚杀了李善长和唐胜宗及家人(朱元璋应该对祸不及家人并不认可),感觉自己如果老是杀自己人可能会把一身的功夫荒废了,于是派人二征哈密。
派的谁呢?派的是朱元璋的老乡宋晟,这是历史上一位非著名猛人(和常遇春、徐达比),历史上他坐镇凉州四十年(洪武年间是所有猛人的本命年,活下来不易),《史记》上称他“威著西鄙”,死后封西宁侯,后被追封宁国公。宋晟得到命令后,一路急行军直扑哈密,兀纳忽里一如既往的怂,他顾不上被攻破的哈密城和被杀的王子、大臣,“携眷”而逃。后来朱元璋竟然没杀他,而是让他继续替大明看守哈密,不知道是不是看上了他高贵的品格。
朱元璋每次打个差不多就撤,不再西进了,是因为西域对他没有吸引力吗?骆驼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男人都有征服欲,何况他是大明的一哥,骆驼相信要是寿命允许,各方面条件适合,他能打遍整个地球,在他有生之年没有收复西域只能是条件不适合。因为此时大明最大的敌人蒙元还在北边愉快的玩耍,而他为了不给子孙后代留下“荆棘”,正用沾满鲜血的双手为他们梳理大明的内政。内忧外患未平,此时的西域如同鸡肋,通过哈密这个抓手先抓住就行,不着急下嘴吃。
朱元璋两征哈密,是不得不征,不征不足以安国兴邦,而之所以缓图西域,是战略拖延,不妥不足以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