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61年,朱三太子真的起义了70次?

大家好,我是知秀网小编,说起朱三太子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清朝的众多皇帝当中,康熙算是勤于政务的典型代表。在康熙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耕,重视商贸和减轻赋税等等措施,使清朝的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然而这样的一位难得的明君,却也有他自己的苦恼。它就是“朱三太子之乱”,清朝三代帝王:顺治、康熙、雍正均受其扰。康熙在位61年,朱三太子起义事件次数就高达70次,这样频繁的起义也使得康熙帝大为头痛。

01

早在康熙元年(公元1661年),苏北地区就出现了“朱三太子”起义,清朝出动军队才将其镇压,并将当时所谓的朱三太子一举拿下。之后调查才发现,这个所谓的朱三太子是有人假冒,而并非真正的皇族后裔。时隔一年,康熙二年(公元1662年),在直隶地区又有人以朱三太子的名义起义,这次的起义由于参加人数众多,清朝当时动用了大量的军力和财力才将其镇压下来。据事后调查,这位朱三太子也只是假冒的,真正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

如此众多的人冒充朱三太子,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据史料记载:朱三太子原名朱慈焕,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的儿子,排名第五。早年由于他的两个哥哥死的早,所以他就变成了三皇子。由于曾经被册立过太子,民间也称他为朱三太子。当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朱三太子被李自成所俘,之后李自成兵败,他也不知下落。

那么为什么数量众多的起义都要以朱三太子为由呢?这一切都是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自诞生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也深深地烙入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当中。在儒家文化当中:名正言顺是极为重要的。

02

当时要想自己的起义被众多的人所赞同和支持,那么就必须要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朱三太子作为前朝的血脉,有着足够令人信服的名头。再加上当时的民众对前朝的留念,因此以朱三太子的由头,起义有更大的几率成功。

纵观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其造反由头无非是清君侧,或者以拥立前朝血脉为由。如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便是以诛杀晁错为由。实际上,当时的康熙帝并不是担忧朱三太子这个人,而是担忧由朱三太子的名头所引发的民众对清朝的不满。

在当时清朝入关也不过数十年的时间,全国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众多的叛乱。如何稳定清朝的统治,便成为了康熙帝迫在眉睫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收到了一份山东的加急文件。文件中写道:有官员找到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现在的他就是一位教书先生,没有发现任何不良举动。

03

这样的结果也使康熙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而由于朱三太子特殊的身份,如果被其他人所发现朱三太子还活着,那么必将拥立他复位,从而威胁到清王朝的统治。最后在众多因素的考量之下,康熙帝最终下令处决朱三太子一家,方能高枕无忧。

从结果上看,康熙帝在处决朱三太子之后,全国各地以朱三太子名义的起义依旧在发生,康熙帝最初的目的实际上也并没有达到。在此之后,康熙帝面对国内起伏不断的起义行为,一方面用强硬的手段镇压,另一方面采取温和的手段来稳定国家的统治。

在康熙统治中后期,国家已经基本趋于稳定,社会也基本接受了现在的统治王朝。康熙皇帝一系列惠民措施的普及也使得国富民强。渐渐地,关于朱三太子的起义消息也越来越少。

结语

康熙皇帝作为一代明君,在其统治时期真正意义上贯彻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这句话。用惠民的政策给百姓以实惠,从而兵不血刃地稳固了自身的统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