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朗,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出,诸葛亮北伐也遇到王朗,而王朗是国之良臣。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是汉魏之际的历史人物。他于东汉末出仕,历任地方官职。在会稽郡守任上,被孙策击败,形如囚虏。后曹操征王朗至朝廷,历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三朝,历任司空、司徒等显职。他多次上奏文帝、明帝,建议皇帝勿奢侈腐化,主张减省刑罚,与民休养生息。
他才智过人而丰丽博敞,但性格严谨慷慨,多立威仪,恭俭节约,就算因婚宴而受到的礼物也一无所受。常常讥笑世俗中那些有好施之名、却不体恤穷贱的人,所以他经常用自己的财物周济他人之困急。
太和二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后世把王朗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在晋代列于学官,立有博士。今失传。因王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故借朝廷支持而盛行,一度压倒“郑学”,”王学“在东晋后逐渐衰亡。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正始六年(246年)12月,魏国朝廷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