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菡又名琪官,是红楼梦里的一名戏子。“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贾宝玉结交蒋玉菡后,两人交换了汗巾子成为朋友。谁知不久忠顺亲王府长史上门向贾宝玉讨要蒋玉菡。说实话贾宝玉认识蒋玉菡不假,也知道他的下落,但蒋玉菡并不是他藏起来的。忠顺王府不可能不知道,却偏偏上贾家索讨,分明有针对之意。贾政对此一清二楚,气得骂贾宝玉惹祸,祸及于贾家。
(第三十三回)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说毕,忙打一躬……那长史官冷笑道:“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
忠顺亲王派人上门贾家讨要蒋玉菡,反映出非常多的《红楼梦》背后政治问题。与前文秦可卿葬礼北静王出席召见贾宝玉一样。一个白脸,一个红脸,背后都是对贾家不怀好意。
蒋玉菡是天下第一名旦,一个唱戏的戏子。周旋在达官贵人府邸,谁的脸色都要看。并不能就说是忠顺亲王的人。他与贾宝玉认识当天,亲口说茜香罗汗巾是北静王头天给的,可见其与北静王的亲密。
蒋玉菡周旋在忠顺王和北静王中间左右逢源,是他小人物的悲剧和身不由己。忠顺亲王明知如此却不去找北静王讨要,反来到贾家不是鼻子不是脸的逼迫,“醉翁之意不在酒”,借事找茬而已。
贾政一清二楚却并没有办法。偌大贾家与忠顺亲王府毫无往来,证明双方关系不融洽甚至敌对。贾宝玉只是引子,忠顺王真正针对的还是贾家。
如果从蒋玉菡到贾宝玉再到贾家,一条线索很快串联,忠顺亲王的目标不是蒋玉菡和贾宝玉,而是贾家。
如果再反推回去,忠顺亲王→贾家→贾宝玉→蒋玉菡→北静王,才是一条清楚的“矛盾链”。贾宝玉不巧成了双方矛盾的中心点,所谓导火索。
如果再清楚一点,结合北静王出席秦可卿葬礼拉拢贾家。忠顺亲王上门刁难贾家。反映的是北静王、贾家、忠顺王三家的拉锯战。二王争一个戏子波及贾宝玉,根源就是在争贾宝玉和贾家。而贾家背后代表的是利益和由此引发的皇权斗争。
其实蒋玉菡就是贾宝玉!蒋玉菡谐音“将玉含”,含着通灵宝玉出生的人就是贾宝玉。曹雪芹故意借蒋玉菡引出北静王和忠顺王争夺。隐喻贾家夹在两股势力中间的水深火热。
北静王出席秦可卿葬礼,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北静王送出鹡鸰香念珠与贾家叙革命兄弟情谊。宣扬“海内众名士”齐聚北静王府,暗示他天命所归,引诱贾家跟着他干,与他结党。
忠顺王争夺蒋玉菡,代表不甘心看着贾家倒向北静王。此番上门刁难,是打定主意给贾家教训,贾家既然不能为他所用,干脆毁掉!是赤裸裸的威胁。
贾家之前虽然属于四王八公。但并不像四大家族那样是一伙。贾家一门两公,史家是丞相门第,王家深耕军中,薛家商业帝国……整体实力强悍,是独立的势力。
贾家一直掌握着京营节度使重要职位,与历代皇帝一直保持最密切的关系。属于心腹和信得着的重臣。贾家又将贾元春送入宫中做皇妃,尽力与皇帝走近,是贾家一贯的立场。
贾家保持中立,在皇帝与四王八公老功臣中左右逢源,谁也不帮。不想这一代皇帝登基后,将贾家交到王子腾手中的京营节度使收了回去,又不还给贾家。贾元春在宫中也不得宠。贾家赔了夫人又折兵,早像焦大一样牢骚满腹,也对新主子大不满。北静王就是看出这个机会,才在秦可卿葬礼上营造出与贾家结党的表象。
忠顺亲王无疑是皇帝的叔伯或兄弟。是皇帝登基后扶植起来用以对抗北静王一伙老功臣、平衡朝政各方的新势力。“忠顺”代表是皇帝的亲信。
贾家对北静王的拉拢顺势而为,蒋玉菡与北静王亲近就是隐喻。
皇帝一看贾家倒向北静王,自然又惊又怒。忠顺王上门刁难讨要蒋玉菡,代表皇帝对贾家的警告和打击。看忠顺王府长史的态度,毫无疑问威胁大于利诱,一心想要贾宝玉死。
贾家面对新皇帝抛弃,和北静王送来的橄榄枝,头脑一发热彻底倒向北静王,才有最后因为权力斗争“虎兕相逢大梦归”的抄家结果。
贾元春判词图画“弓”隐喻“飞鸟尽良弓藏”,暗示贾家被这一代皇帝兔死狗烹,削藩夺爵。
有意思在于皇帝似乎在故意逼着贾家与北静王结党,如此方便一网打尽。可见《红楼梦》结局,四王八公这一伙都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