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建立后,功臣们将何去何从?汉朝功臣体系是如何变化的?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高祖刘邦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得力于以下这三个人——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由此可以看出来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用,我们今天可以说刘邦的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可以知人善用,可以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之上,并且不计前嫌。

但是历史上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狡兔死,走狗烹。在建立和平盛世之后的刘邦和他的功臣们又将何去何从呢?是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还是真的被弓尽良藏了呢?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汉朝的功臣发展走向吧。

一、功臣阶层和上层阶级出现了不适配性

这些功臣们普遍出身草根,一朝跃居高位之后,他们认为已经高枕无忧了,其实危机即将到来。虽然他们已经获得了高官厚禄的成功,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精神层面还无法以这些高官厚禄互相匹配。因为这些人出身草根,所以对贵族所应该遵守的礼仪方法,没有任何的了解和学习。

加之这些人,就是为了追求富贵才跟随刘邦,一旦富贵掌握在手之后,奢靡之风立马兴起。在这两种原因的发展之下,这些功臣很快凸显出来和上层阶级的不适配性。

二、对专制主义中央皇权构成了威胁

首先、军事上的威胁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也的确履行了他之前对这些人的承诺,通过分封诸侯的形式来奖励他们。但是,随着这些王侯的权势日益加重,他们的不臣之心也随之显现出来。同时这些往后再受封之前大多为武将,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容易对朝廷造成军事上的威胁。很多人就此走上了起兵造反的道路。

其次、朝廷政治上的威胁

在这些功臣当中,有一部分人被铲除,除了是因为权力过大威胁到中央集权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功臣本身贪污腐败过于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廷政治的发展。此外这些功臣因为大部分被分封成为王侯,拥有自己的诸侯国。

他们在经济上可以食受封邑,在政治上可以在自己的封国下随意发放指令。因此他们很快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中央集权。这些人随着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了皇帝的忧患。因此这种功臣体系的瓦解,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最后、王朝的思想发生了改变

其实汉朝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除了表面的政治形势发生改变之外,指导思想也在随之悄然发生变化。汉高祖刘邦刚刚建立汉朝的时候,由于连年的战争,民不聊生,因此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

这种指导思想的确为汉朝带来了很久的喘息空间,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个朝代一直沿用这种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这两个朝代联合起来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时间很快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无为而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于是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此外他还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通过酎金夺爵,一次性的收回了很多的爵位和封地。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和政治体系的变化,就可以明显的反映出,汉初实行的功臣体系已经完全崩盘。

结语:

汉朝的功臣体系,到最后其实是完全崩盘了的。这种崩盘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对专制主义中央皇权造成了危险,而且这种威胁已经不在帝王的忍受范围之内了。这种威胁来自于朝堂政治和军事实力两方面的威胁。

其次是来自于功臣阶层和上层阶级出现了不适配性,也就是说这些从草根出身的功臣在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化之前是不能完全的担任上层阶层的责任的。最后则是王朝的统治思想发生了改变,由原来道家的无为而治统治思想转变成为儒家的仁政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皇帝开始对草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些功臣最后的结局都不是特别的圆满,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曾经压制了很多的诸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在全国上下实行推恩令,还通过酎金夺爵,一次性夺取了很多的爵位,这些都说明功臣体系的崩溃,其实这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悲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