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两度逃走,为何他不被重用呢?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大将军,齐王,楚王,淮阴侯,他一直变换着角色,而''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当时以及后世对他不变的评价。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他为''战神''''兵仙''。

早年间,韩信是非常贫困的,连饭都吃不上。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喜欢跟人大谈兵法,还随身佩剑,但是又没什么实际作为,导致大家都不喜欢他,''胯下之辱''就发生在这段时期,这是有多讨厌他啊。按现在的话说,韩信这人就是街头一小混混,而且喜欢胡侃吹牛,关键混混嘛,还没有收保护费的胆子。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纷纷响应,项梁项羽叔侄也在会稽起兵。韩信带着他的宏图大志投奔了项梁,但一直都默默无闻,自己的才能发挥不出来,按理说韩信这样的大才不应该被埋没,可惜的是大领导是楚国的旧贵族,他们的骄傲不是小士兵韩信能理解的。项梁战死后,项羽掌握大权,情况还是没变,他比项梁更骄傲,更目中无人,韩信几次献计给项羽都不被采纳,期间可能还受到项羽的鄙视,熬了这么久还是被人瞧不起,之后韩信便逃跑了,分析形势后入蜀投奔了刘邦。

韩信投身刘邦后也没展示的机会,只是跟萧何,夏侯婴交流后,他两人对韩信倒是很欣赏,介绍给刘邦之后,做了个管粮的小官,这跟韩信自己的预期相差太远了,所以又逃跑了。

之后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开启了韩信大杀四方模式,萧何不管了,汉王怎么着也得用韩信,当将军不行,得当大将军,管理汉军所有人马,想跟项羽玩就得放手让韩信干,刘邦也是艺高人胆大,你说干就干吧。刘邦对项羽始终有些畏惧,打不过是理所应当,打得过就赚大了,赌这一把,刘邦直接梭哈了。筑坛拜将,搞得热热闹闹,可能韩信自己也想不到,本来是想慢慢展示,这还没用力,就当总司令了,韩信此时意气风发,心想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首先趁项羽进攻齐国之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袭取了关中之地,平定三秦,取得对战项羽的第一次胜利。然后联合各诸侯叛离楚国,刘邦亲自率领联军60万人攻占了项羽的大本营彭城,项羽得知后回军以3万人打败刘邦的60万联军,联军瓦解,各诸侯又都归附了项羽,之后项羽刘邦两军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韩信便与刘邦商定,自己率军攻打各诸侯,然后与刘邦夹击项羽,刘邦同意了。

按照原定计划韩信率军先后攻灭赵,代。燕王主动归降,之后又轻取齐国,项羽派大将龙且支援齐国,也被韩信杀死。这时韩信掌握了整个齐地,名义上是属于汉王刘邦的军队,现在全都掌握在韩信手里。南面项羽的楚军现在已经全面压制了刘邦,韩信却在这时上书刘邦让他封自己做代理齐王,确实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刘邦气得牙痒痒,却还是封他做了个真齐王。

到这时,天下的格局变成了项羽、刘邦、韩信三方割据,韩信表面上归属刘邦,实际上是一方诸侯了。项羽赶忙派人示好韩信并承诺消灭刘邦后与他平分天下,而韩信底下谋士蒯通建议不帮其中任何一个,等项羽刘邦两个分出胜负,再跟胜利的一方争天下,或者就此三分天下,做个大诸侯王。最后韩信念及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出兵围项羽于垓下。大汉一统后,韩信被吕后擒杀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是个军事奇才,但他不懂政治,能做成三足鼎立的局被他放弃,他是刘邦战胜项羽建立大汉重要的一环,他没死在战场,却死于帝王的忌惮。他一生都在证明自己,或许对他来说军营比朝堂更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