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后代为何不如司马懿的后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于司马家族和诸葛家族的家风,还真不好说,如果以成王败寇的理论来说的话,的确是司马家族取得了成功,而诸葛家族最后失败。
但是在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孩子成才与否,家风不是主要的,门阀才是最重要的,谨慎一点说的话,在拥有门阀的基础上,如果还有学识,想要成功自然是锦上添花。而那些不是大门阀家族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学识,想要出人头地,也是很苦难的。
对不起大家,别人以为这个题目是用来教育孩子的,但是纵横自己都没有孩子,自然不懂育儿那一些,作为一个历史发烧友,那个时代,真是一个看爹的时代.
三国之争,说到底也是门阀之争,在魏蜀吴三方政权你争我夺的背后,是各自地盘上的门阀家族之争,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东汉末年,实行察举制,官员几乎被大家族所垄断,最终形成了甚至决定各自政权的家族势力。
当时出现很多有影响力的家族,其实力远比今天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家族,比如王首富、马首富那些家族厉害的多,比如袁绍的袁家就是大家族,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老袁家自己就出了两个,假如袁绍与袁术两兄弟能够联合起来,早就吊打曹操,统一中国了。
司马家族虽然不是当时最顶尖的门阀,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家族在河内郡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曹操任司空的时候,听说了司马懿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想请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不想去,结果曹操就强行征召司马懿,甚至到了司马懿不出山,就派人去抓捕他的地步。
其实,司马懿才华肯定是有的,但是绝对不是到了缺司马懿不可的地步,曹操此举其实就是为了拉拢在河内的司马家族。
后来曹操觉察司马懿“有雄豪志”,又有“狼顾之相”,很早就提醒曹丕,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让曹丕提防司马懿。
其实司马家族相对杨修家族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杨修家族是号称中国第一大传奇性家族的弘农杨氏,杨修祖上杨震就已经官居太尉,到杨修这一代也很厉害。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杨修情商低,其实是杨修的门阀背景强悍,有和曹操叫嚣的资本,正因为如此,杨修才敢三番五次的给曹操难堪。
曹操最后杀杨修,也并不是因为杨修情商低,而是因为杨修帮助曹植,让曹操感到自己在百年之后,曹氏可能出现分裂,为给曹丕扫平道路而搬倒杨修,也不是不可能。
曹操死后,曹丕在面对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一改曹操扶持寒门的做法,直接与这些门阀士族合作,曹魏政权也得以快速发展。
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促进豪门士族形成了更大的门阀垄断,司马家族是曹丕改革中获益最大的家族,最后逐渐将曹氏政权取代。
相对于司马懿来说,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名声更响,熟读三国的人,也都知道,诸葛家族成员遍布三国政权,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这个大家都清楚的。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政权当中也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的,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在孙权称帝后,担任东吴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家族还有一个小兄弟诸葛诞在曹魏政权当中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打拼,最后官至御史中丞兼任尚书,也是诸葛家族排得上数的人物之一。
但是诸葛家族的实力是无法与其他门阀相提并论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是讲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状况,很多人倾向于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世外高人,其实,当时诸葛亮的处境可能也并不好。
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是逃难到了荆州地界,也有学者考证,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曾经到刘表处献“隆中对”,结果没有得到认可。
整体来说,诸葛家族的根基,跟当时的门阀幽州公孙家、颍川荀氏子弟、荆州蔡黄庞蒯、扬州顾陆朱张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家族扶持三个政权的局面。
按理来说,诸葛家族不论三国谁胜,都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不幸的是,诸葛亮死后(死得太早),其子诸葛瞻还未长大,蜀国灭亡后,只有诸葛瞻的幼子诸葛京幸存下来。
诸葛瑾在东吴时期虽然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到其下一代就被满门抄斩,幸存的只有过继给诸葛亮的次子。
诸葛诞因为反对司马家族篡位,也被满门抄斩,下场十分凄惨。
论门阀,诸葛家族不如司马家族,论胜负,诸葛家族三笔投资全部失败,又被各种满门抄斩,想要跟司马家族相比,自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至于说家风,在那个时代真的没啥太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