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兴四将”是什么产生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故宫博物院现藏南宋画师刘松年所绘之《中兴四将图》,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90.6厘米,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题,已擦去,而现存清代乾隆帝墨笔楷书重题,依次是"刘鄜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岳鄂王飞"。以上之四将即是后世常所称道之"中兴四将"。
一、"中兴四将"的历史背景
中兴四将是于南宋初年,历经了北宋靖康之变和宋室南迁之后,山河破碎,立足未稳,幸有此等之将各当一方之重任,抵御了金人的南下 ,促成了所谓南宋的中兴事业,因此产生了所谓之中兴四将。
具体而言,自靖康元年(天会四年,1126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宋徽宗、钦宗二帝。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变"。
赵构偏安
在靖康之变后 ,当时唯一因与金人交涉而留在相州幸免于难的康王赵构一面传檄河北各州府起兵会于北京大名府,一面派小部队南下汤阴作疑兵,自率近万军队出北门北上,经临漳,踏河冰渡过黄河,到达大名。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正月初逃到东南方的东平府。二月下旬初,康王赵构等逃到济州。金军建立伪楚后,在济州的群臣即想奉康王赵构在济州称帝以重建宋朝,赵构采纳了宗泽的建议,前往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兴王之地的南京应天府,然后再即位当皇帝。赵构见时机成熟,遂于五月初一日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后建都于临安,史称南宋。
而此时之南宋,根基未稳,且山河破碎,随时面临着金人在此南下的危机。为了躲避金军可能的南侵,十月初一,高宗立即从南京应天府乘船南逃,同月末即逃到扬州。但是南宋的建立、伪楚的消灭与张邦昌被杀,违背了金太宗不立赵氏而立异姓为帝,作为附属国的条件。同时,宋高宗还否定了北宋钦宗割让河北、河东两路并成为金朝属国的承诺,而且任命了河北招抚使与河东经制使以图收复两河地区,公然与金抗衡。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在与金人的对决之中,中兴四将应时而生。
二、中兴四将之评述
一般来说,所谓的中兴四大名将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四人,下来,便对此四人进行一些详细的介绍。
韩世忠画像
先说韩世忠,韩世忠字良臣,他的性格粗犷、豪爽但同时他也有嗜酒用气的问题,时人称其为"韩泼五",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入伍为乡兵,他身材魁梧,能挽强弓,勇冠三军,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屡立奇功。后来在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正在滹沱河一带担任防守任务的韩世忠被金军数万追逼退入赵州城内。敌兵围城数重。城中兵少粮乏,军心不稳,有人主张弃城而遁。韩世忠传令下去,有敢言弃城者斩。当天夜里,天降大雪,韩世忠选精壮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进金军围城主帅营帐,杀死主帅,后偷袭金军驻地,挑起金军内部误相攻杀。一夜大战,金军死伤过半,无心再战,于是溃散退去。韩世忠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斗争数年,官阶不高,所率兵马并不多,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此,其威名震慑金军。
其后,在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赵构让位给三岁的儿子。吕颐浩约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以解救高宗,在苗柳兵变的平定过程中,韩世忠功劳最大,从此成了高宗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在其后与金人的作战中,韩世忠屡获大捷,尤其于建炎四年,金军追击高宗未果北撤时,韩世忠于镇江、江湾、松江驻兵,并在长江设伏,最终将金人主力困于黄天荡,几乎抓住了金军主将完颜宗弼,取得了黄天荡大捷。其后韩世忠又于绍兴四年取得了被称为"南宋中兴武功第一"的大仪镇之捷。之后于绍兴十一年,韩世忠被宋廷召回,出任枢密使,解除了兵权,高宗与秦桧陷害岳飞时,举朝无一人敢言,唯有韩世忠当面诘责秦桧,为岳飞伸张。在绍兴合议后,韩世忠闭门谢客,悠游而终,其所作所为足以当为中兴之名将也。
杭州西湖所铸跪岳飞之右一张俊
下来所说之人为张俊,与韩世忠与岳飞相比,张俊此人对于南宋的建立和稳定虽然有着重要功劳,但是其后来附和高宗与秦桧与金人议和并陷害岳飞,遭后人无数唾弃。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十六岁时为弓箭手,于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曾随种师中救援太原。康王赵构(宋高宗)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张俊为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后首请纳兵权,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
张俊之一生,在抗金人时,虽然胆小怯懦,但是其亦有较多战果,这也依赖于当时他的部下王德、杨沂中等骁勇善战,重要的战役如被称之为中兴十三功首功的"明州之战",亦还有绍兴十一年的"柘皋之战"。总体而言,张俊于建炎、绍兴年间亦有战功,但其对于南宋朝廷之首建之功,其资历、其地位,促使张俊位列中兴四将之一,但其贪婪好财、胆小怯懦、陷害忠良亦是其人生之污点。
岳飞画像
而岳飞则是中兴四将中最为耀眼的一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他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岳飞的一生,虽然极为短暂,但是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颍昌大捷都是岳飞军事胜利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岳飞作为中兴四大名将,实乃当之无愧。
而 "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则是岳飞影响力的真实写照。
刘光世画像
而刘光世作为中兴四将,可谓是饱受诟病,论才能、论能力、论志向,他都无法入选为中兴四大名将,但是刘光世作为南宋初的一员将领,因为其治军散漫,所以归附刘光世的流民则更多,所以其势力则更为壮大,因此刘光世成为中兴四将,则主要是倚靠于其部将。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后率部抗金,但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
绍兴七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次年,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累封杨国公。刘光世之一生,其抗金亦有功劳,也不可完全否定,但如同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说的:"世早贵,其为大将,御军姑息,无兴复志,论者以此咎之。"其之志向,之才华,差韩世忠、岳飞远也。
但是总体而论中兴四将,他们在抵抗金兵、保证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过程中都起过重大作用,不论他们的志节如何,品行如何,对于南宋而言 ,其皆为有功之臣,因此才会有刘松年所绘之《中兴四将图》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