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蜀汉刘禅比东吴孙皓如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63年,曹魏伐蜀,邓艾奇兵从阴平小道兵临成都城下,刘禅选择投降,蜀国灭亡。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大军伐吴,末帝孙皓战败投降,吴国灭亡。刘禅和孙皓相比,既不残暴也不昏庸,为何蜀汉先于吴国灭亡?
刘禅,虽然在《三国演义》的渲染下成了一个懦弱、无能的形象,被后世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但历史上刘禅并非一无是处。234年诸葛亮去世,28岁的刘禅开始独掌朝政;263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他前后当了40年皇帝,诸葛亮死后,自己执政了29年!而且要知道蜀国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刘禅能够维持蜀国基本安定,在位期间蜀国基本没有大乱,这些都足以说明刘禅最起码是一个守成之主。
反观吴国呢,孙权252年去世,吴国280年灭亡,孙权死后吴国又延续了29年时间,但在这29年里先后有三位皇帝更替。两相比较,完全能够说明,蜀国内部比吴国平稳的多。而且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个妥妥的暴君,鲁迅先生说他是特等暴君。孙皓酷虐好杀,好酒好色,大兴土木,好大喜功。据说,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孙皓的残暴都非常惊讶。在孙皓的统治下,吴国“将疑于朝,士困于野”,上至百官下到百姓人心惶惶。那么为何吴国比蜀国多存在了17年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蜀国国力最弱
不论古今中外,战争,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攻伐战,讲究的是综合国力。蜀国在当时是最弱小的,东汉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9州,东吴占有3州,蜀汉仅占益州一州之地。以一州之地能够抗衡曹魏九州,已经是诸葛亮所能做到的极限了。所以后来刘禅自己主政,能够坚持29年,还不断地出兵骚扰曹魏,蜀国非常的不容易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使本来国力弱小的蜀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根据史书记载,蜀国灭亡时人口仅剩94万,却有甲士10万,官吏4万,百姓负担沉重,财政难以为继。而曹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实力,远远的强于蜀国。除此之外,蜀汉一州之地人才有限,后期随着人才宿将不断凋零,已经无力抵抗曹魏的大军。所以蜀国最早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力最弱。
曹魏(西晋)战略选择
景元四年(263年)夏,司马昭准备伐蜀,与众人商量说:“自在寿春平定叛乱以来,士兵已经六年没有战事,制造兵器,修缮盔甲,准备对付吴蜀二虏。如果灭吴,大略计算一下,造战船,开水道,得用千余万个工日,这就要十万人一百几十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必然会发生疾疫。当今应先取蜀,灭蜀三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这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容易了。
其实在三国鼎立局面稳定之时,曹魏的战略一直是西守东攻,三国中后期大规模战役基本上是魏吴双方之间发生的。曹操汉中败还之后就坚持先灭吴,后灭蜀。曹丕纪委后延续了先吴后蜀的战略,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曾咨问司马懿:“二虏宜讨,何者为先?”司马懿明确回答用水陆并进大举伐吴,从公元222年夷陵之战结束后,到公元262年司马昭伐蜀,曹魏始终贯彻这一战略。司马昭后来选择先伐蜀,后灭吴,以后来的眼光看,是极为明智的。
高平陵政变
篡魏、灭吴需要时间
蜀国灭亡是在公元263年,灭了蜀国需要时间来消化。后来不论是邓艾的被杀,还是钟会的谋反,都对引起了很大的动荡。而且当时司马昭还在准备一件大事——篡魏!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结果司马昭还没能篡魏就中风猝死(265年),几个月他的儿子司马炎终于完成了篡魏大计。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的共同经营,司马篡魏终于完成了。尽管司马氏已经掌握政权多年,但是改朝换代毕竟需要各方面准备,所以给了吴国苟延残喘的时间。
吴国毕竟有长江天险,正如司马昭决定伐蜀时所说那样,造战船,开水道,训练士兵,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而且当时得西晋内部也并不稳定,比如在泰始六年(270年),鲜卑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为了完成灭吴大业,司马炎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泰始五年(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咸宁五年(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公元280年孙皓投降,全国统一。
小结
综上所述,尽管蜀汉后主刘禅和吴国末帝孙皓相比,既不残暴也不昏庸,但是因为蜀国国力最弱,加之曹魏(西晋)的战略抉择,蜀国最先灭亡。蜀国灭亡后,司马氏完成篡魏大业,经过10年的充分准备,一举攻灭吴国,三家归晋。统一是必然的的趋势,这是中华民族自秦汉统一以来形成的历史发展主流,任何人也不能阻挡这个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