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变认知。家长要明晰,孩子拖拉、磨蹭,往往源于缺乏自信、自律。因此,改变孩子的认知是关键,尤其是父母要停止催促、唠叨,学会鼓励,事无巨细的催促,会让孩子的大脑应接不暇。
2.制定目标。和孩子一起制定劳逸结合的计划和安排,特别是制定一个明确的可量化的目标,让孩子感受到只要稍加能力,就能达成。这里,家长也有目标,那就是“不再唠叨,学会鼓励”!
3.小步慢走。从孩子容易做到的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第1个小目标:第1天起,能“自主起床晨读”,做到了予以鼓励。记住,跟孩子约定好后,父母不要催,“主动”二字最关键。第2个小目标:第8天开始,每天做完作业,将书桌收拾整齐,书包整理有序。“主动”加“坚持”!第3个小目标:第15天开始,填写作业规划,定时、量化,用番茄钟进行管理。把较难的作业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目标。接下来,最最重要的是给每项作业定一个完成时间。
4.感受成功。要放大孩子的成功体验,可以让孩子写一写完成作业的成功经验,贴在家中醒目的地方。家长不要焦急,而是学会鼓励,最终帮助孩子一起完成。
5.激励孩子。孩子成功后,用“我能行”的价值感激励孩子,如颁发证书、给予拥抱等,不一定是好吃好喝的。21天只是养成好习惯的开始,要想习惯基本定型,需要继续坚持到“90天”!不少家庭往往就输在“坚持”二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