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话中说的“孛星现,灾祸起”是什么意思?

老古话中说的“孛星现,灾祸起”是什么意思?在古人眼中,从夜空中能够观测到彗星时,就意味着即将有灾祸来临,所以古人对于彗星的印象是很不好的,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比较迷信的古代,有的人还会把家里面突然遭到的灾祸怪罪到新生的小孩儿身上,并认为这些小孩儿是灾星。在古代专门设有钦天监这一官职,他们专门用来观测天象、预测天气和未来的事情,以及国家的国运等。

这一职位在那些比较迷信的皇帝手中是非常受宠的,有的非常迷信的皇帝几乎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叫来钦天监问一问,所以钦天监在一些时期被后宫中人利用以达到为自己看好或同谋的皇子争夺太子之位。

皇帝一开始设立这个职位也是为了有专门的观测天象的人,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天气预报,这可以有效的利用天气来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但这件对人民非常有利的事情却成为了许多人争权夺利的工具,这让钦天监这一工作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而且古人对于很多星星的认知都带有迷信色彩,他们给很多星星都命名了不同的名字,也给这些星星标注了不同的意义,自然而然便也会有一些星星被标注成了不详的含义,而被古人称为孛星的彗星就是这样的存在。

一、什么是彗星

彗星是存在于太空中的一种星体,指的是一种在进入太阳系后可以随着与太阳间距的不同而出现形状和亮度上的改变的天体,彗星整个星体呈云雾状,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所以彗星在古代也被称为扫帚星。

彗星可以分成三部分,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彗核,与彗核连接的、稍微浓密一点的云雾状部分就是彗发,彗发就像是长在彗核“头上”的头发一样,所以被称为彗发,最末端的较为稀薄的部分就是彗尾。

彗星在远离恒星时是一个冰物质构成的圆球状天体,在靠近恒星时温度极速升高,冰物质得到升华在靠近彗星的部分形成稍模糊的彗发,在稍远离彗星的位置形成较为透明的彗尾,因此当彗星靠近恒星时就会形成类似于扫帚的形状。

彗星的形状非常奇特,同时受太阳的影响也很深,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在太阳风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在背离太阳的方向上形成彗尾,以肉眼观察的话彗星的彗尾很短,实际上彗星的彗尾基本都可以达到几千万千米长,最长的彗尾甚至可以达到几亿千米。

大多数彗星的运行轨道都为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只有少数彗星运动时会以椭圆形运转。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彗星的踪迹,光是围绕太阳运转的彗星人们就已经发现了1700多颗,其中已存时间最久的就是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有76年。

彗星根据公转轨道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种。以椭圆形轨道运转的彗星叫做周期彗星,以抛物线形和双曲线形运转的彗星叫做非周期彗星,因为它们运转时是没有固定的周期的,因此而被分成两大类。同时,在周期彗星中又以周期长短被分成了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提到彗星时,许多人都会想到流星,有的人甚至认为彗星和流星是同一种星体,但这种说法和认知是错误的。

流星和彗星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流星是太空中大块的物质误入地球时与大气层产生摩擦,发热燃烧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流星中也会有从彗星中分离出来的物质而形成的,但这二者之间却是没有什么规律的联系的。

流星大多情况都是一些围绕太阳运转的星体在经过地球时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发生运动轨迹的偏移,当它们的轨道直接被改变成转向地球地面时,在经过大气层时就几乎会被燃烧殆尽,这就形成了流星。

当流星在砸向大气层并四散开来时,就形成了流星雨,在众多流星中,只有少数比较大块的流星才会出现经过大气层摩擦燃烧后依旧有固体残留并砸向地面的情况,所以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几次关于流星砸向地面的记录。

二、古人有关彗星的记录

我国很早便有了关于彗星的记载,人们也从很早便开始关注起了彗星。公元1075年,我国正处在北宋时期,而且当年正在进行历史上十分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份,人们从夜空中观测到了一颗彗星,北宋时期的人们更多的将彗星看做是灾星。

所以,很多人便认为灾星出现是一种暗示,是对国家做了错事的暗示。在这种情绪下,皇帝也在日常处事中多有避讳,这同时也给了反对变法的人借口,他们以彗星为理由,控诉皇帝用人失败。

众所周知,王安石变法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虽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但也不能说就与这次彗星事件完全没有关系。

我国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记载还有很多,我国史书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彗星是在西汉的《淮南子兵略训》上,说的是武王伐纣时曾出现了一颗非常大的彗星,人们认为这颗彗星的出现在预示武王伐纣会失败,但武王不这么想,最终结果还是武王失败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彗星的记录在史书上出现的越来越多,但也都只是寥寥数语。虽然这些记录都很少,但也有一些史书在记载彗星出现的同时还记载了彗星彗尾的方向,为我国天文学家研究彗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从秦汉时期开始,人们关于彗星的记录越来越详细,不进记录了彗星出现的时间和方向,还有了更多关于彗星出现位置的记载,到了后来,人们为了记录彗星的位置还专门规定了一种度量方式。从这开始,我国史书上关于彗星的记载就越来越优秀。

三、古人认知中的彗星

虽然古人对彗星的记载几乎一直保持在一个优秀的水平上,但这并不代表着人们对彗星的热爱,反而是为了清楚记录彗星从而推演出这些彗星会带来什么样的坏事。

从古人对彗星的称呼就可以看出古人对彗星的态度,古人将彗星的星宿名以其形状命名,因为其后拖着长长的尾巴就被称为扫帚星,而且从古至今扫把星一直都是一种骂人的话术,所以说彗星在古人眼中也是一种灾星的存在,从这个称呼中就能看出古人对彗星的不喜。

对于科技十分不发达的古代来说,彗星是一种十分陌生的事物,就像出现日食时古人认为是一种不利的征兆一样,太阳时古人赖以生存的方式种地所必须需要的事物,当太阳被挡住时人们相当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办法,自然就会产生惊慌失措的情绪。

这也是人们不喜欢日食的原因。同样的,对于同样未知的彗星,而且在历史上出现彗星时就会有坏事发生,以现代科学来解释这就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但在缺乏科学知识的古代就会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建立起一种毫无关系的因果关系。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探究自然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从惯用玄学解释各种现象,到现在相信自然科学,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