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是怎么建立元朝的?开启汉化改革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元朝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和忽必烈的汉化改革是分不开的,而元朝很快灭亡是和元朝皇帝忽视汉化改革分不开的,可见汉族文化对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忽必烈在元朝实行了怎样的汉化改革?忽必烈为什么如此重视汉族文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忽必烈,看一看忽必烈开创的元王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蒙古族是一个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蒙古高原,游牧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方式,骑兵是他们的军事训练模式,由于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基本上不是骑兵的对手,骑兵基本上都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所以蒙古族的军队踏遍了亚欧大陆,建立了辽阔的统治,在中国的领土上,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他的妈妈特别喜欢汉族文化,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让汉族的知识分子教忽必烈读书写字。忽必烈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非常深,他非常向往唐太宗建立的贞观之治,他希望自己可以像唐太宗一样建立伟大的功业,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1271年的时候,忽必烈建立的元王朝,之后开启了他的汉化改革。在汉化改革中忽必烈与顽固势力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比如蒙古族是少数民族,他们习惯了马上得天下,也希望马上治天下,他们还保留了部落时代的遗风,所以每当占领一个城池,在将军的带领下实行屠城,把城里所有有用的东西全部都带走,带不走的东西就烧毁,这严重迫害了城镇经济的发展,也极大的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忽必烈一上台就明确下令,不允许屠城,如果哪个将军任意屠城,那么这个将军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由于游牧是蒙古族的生存基础,而且蒙古族也习惯了放牧生存,所以在蒙古贵族中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他们每占领一块地方,把这块地方上有用的东西拿走,没有用的东西全部捣毁,然后播上种子,等待长出浓浓的牧草。这种模式大大的破坏了农业,我们都知道农业的单位产量是木业单位产量的好几倍,蒙古贵族的这一行动,使得大量的农田变成了牧场,粮食产量连年下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忽必烈力挽狂澜不顾及蒙古贵族的阻挠,坚定地接受汉族官僚的意见,恢复了大量的农田,使得农业又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蒙古族与汉族的矛盾也大大减弱了。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也完全按照汉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国家政治建设。比如仿照汉族的三省六部制,实行了一省制,就是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中书省直接管理六部,掌握全国的最高行政权。中书省的设立并不是不懂得汉朝的权力制衡,而是从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出发的。但是中书省的长官,但是中书省的长官拥有的权力特别大,如果皇帝不作为的话,那么丞相的权利就会侵害到王权,比如到元朝末年的时候,宰相甚至可以决定皇位由谁来继承,宰相权力过高也为元朝的早亡埋下了祸根。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在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上面,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做宣政院,这是一个国家一级机构,专门负责处理国家的宗教事务,和专门管理西藏的各种事物。这使得西藏地区正式的纳入了中国版图,中央政府开始真正的管理西藏地区,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管理地方方面,忽必烈在吸取汉族王朝的经验教训之上,大大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但是也要避免了人员任用的冗杂。所以实行了行省制度,行省就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的长官拥有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但是他们却不能割据地方,因为行省的长官是中央官员而不是地方官员。这个奠定了中国省制的基础,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忽必烈的汉化改革为元朝的繁荣与昌盛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也缓解了蒙古族与其它民族的矛盾,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是汉化改革并没有坚持下去,当忽必烈的儿孙继位以后,继续实行蒙古族的统治政策,激化了与汉族人口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短命而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