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情绪了解本源。管理自己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够识别出自己的各种不同情绪。家长可以随时指出孩子各种情绪的名称:生气、自信、自豪、孤独等等,不断的丰富孩子自己的情绪词汇库。家长一般都能有意的去跟孩子进行共情。其实,共情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当时的感觉。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于各种语言的反感,会导致他对于这样的情绪识别也很反感。我们可以考虑先让他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之后,再回头来跟他聊刚才的情绪感受。孩子自己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表达这种情绪出来,而准确的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情绪处理的开端。
2.跟孩子一起去品味美好事物。家长可以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生活细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很容易被忽视略过的,当家长指给孩子看,就是延长和扩大这些瞬间。而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途径是:存储美好。给美好的事拍照、录像、写文字记录或者存档,经常同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品味美好,也能够通过分享来进行。不能强迫孩子分享。而应当鼓励孩子去主动分享,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个中趣味。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分享,大多数是因为他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有限,对环境感到一种不可控。这些大人都应当理解。
3.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平时不应当过分关注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不足,而多去发现孩子身上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了,就要及时肯定,久而久之,孩子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不断发展。现在的家长对于能力上关注太多。我们常常这样想象,在孩子长大后,哪一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不确定的,但是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总是有用的。能力很有可能被埋没,但品格却永远不会。
4.对成长的强调。普通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成长时感到欣喜,对孩子来说,成长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显得更加重要。每当孩子进步时,我们应当及时指出来。应当让孩子在和过去的比较当中发现和知道自己正在成长,这比让他看到自己一成不变更加振奋人心。成长和努力不断循环,这是最能体现孩子的自身价值的。抓住时机,发现孩子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是比昨天的你更优秀的!
5.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的作用,除了陶冶情操、休闲等等。更像是一个心灵上的朋友,可以在欢乐时同它分享、也可以在忧伤时同它倾诉。兴趣爱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感是非常宝贵的,这也是快乐的重要来源。当你做你自己爱好的事情时,你会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时间。当孩子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不断享受自己的兴趣的时候,我们不应当去打扰,而应该默默的守望孩子,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6.给孩子一个心理玩具。心理学家在进行提升幸福感的实验时,发现有一些看似普通、甚至有点幼稚的做法竟然能极大的提升幸福感。譬如,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件美好的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很好;写下能展现你美好的一面的事情,并且每天去温习。假如你的情绪有些低落,可以把这些美好的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品味。或者每天睡觉前或在自己的空闲时间里,可以在自己的心中回忆这些美好的事情,就是训练转念的能力。家长每天可以跟孩子一起回想美好的事。或者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笔记本,专门用于记录他的美好的事。或者是一个小白板、一面展示墙,随时来记录美好。
7.不做绑架孩子的情绪。有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得到,对孩子明确的告知家长的情绪,并不是合理的教育方式。跟孩子说:“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这样做,妈妈不喜欢”,这样的事情只会徒增孩子的压力。家长应该尽量少的这样说,大人的情绪反应,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孩子知道,既不必隐瞒,也不必过分表达。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非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8.接受自己孩子的消极情绪。孩子产生了消极情绪,家长不应当持有否定的态度。更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接受和识别,然后再教给他正确的处理办法。尽量把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同自己的分开。家长的劳累、委屈,自己去解决。不应该做不合理的挂钩。并且只有当家长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家长才能不去否认这种情绪,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9、给予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认识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会知道,不应该急于让情绪消弭,而是要给孩子机会去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从而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就得到了一次锻炼。
10.教会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宣泄法:打枕头、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指的是,要以破坏性最小,最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消极情绪;倾诉法:聊天、写日记、随心所欲的画画;镇静法:数一串有长度的数字、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运动、听歌、做自己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