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一生只怕过一人,此人最后寿终正寝

对赵匡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这为数不多的开国帝王中,一举统合五代十国几十年的混乱局面,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建立经济繁盛的大宋帝国的赵匡胤,更是千古奇才。尽管他上位之路看似非常平坦,但他在做北周大将军时,可是立下过卓越无双的战功。

不过,在赵匡胤功成身就,成为大明帝王之后,有一件事却一直困扰着他,而这件事,也是历代开国君主都头疼的大事,一个不小心,可能会把自己好不容易夺取的帝王之位拱手让人。

这件事情,就是对开国功臣的处置。

赵匡胤出生于宦官世家,自然饱读诗书,他深知自古开国功臣的利与弊,像刘邦等心狠手辣之人直接将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兄弟尽数斩杀,即使是李世民这等英名国君也在当上皇帝之后反复敲打提醒当年跟他打天下的功臣。

而且在五代十国这种乱世长大的赵匡胤,自己就曾经见识过一国君主被手下大臣以下犯上的事件,包括他自己,也是逼退了当年自己效力的皇帝。

赵匡胤自然怕那些跟着自己的功臣,被利欲熏心,将自己曾经对皇帝做的事,在自己身上再演示一遍,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赵匡胤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总是寝食难安,但他又不忍,也没法将这些功臣尽数斩杀,那样刚统一的王朝可能就再次分崩离析。

思忖良久之后,赵匡胤想出了一个办法——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总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建国不久,对象是中央的皇家禁军武将;第二次是在天宝二年,对象是地方的藩王将领。这两次,主要针对的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在结束之后,这些大将都安稳退休,保全性命,而赵匡胤也从此不再心有所虑,不怕有大臣再有能耐重演"黄袍加身"的戏码了。

不过,在这两次由皇帝亲自率领的让武将退休活动中,赵匡胤每次都选择性忽略了一位武将。之所以连皇帝都选择性忽略他,是因为他的地位实在是位高权重,连皇帝赵匡胤本人,都对这名手下大将一直怀揣敬畏与恐惧之情,丝毫没有敢动他的念头。

这位大将就是符彦卿,是后唐节度使的后人,生于贵族之家。

符彦卿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便在军中苦学武艺,小小年纪便成为威名远扬的骑射手,且一生都在军中生活,打仗无数。

符彦卿和赵匡胤一样,都是出生于五代十国,但是却比赵匡胤早了几十年。而赵匡胤不敢动他的原因有三点,每一点原因都让赵匡胤畏惧。

第一,正是因为符彦卿比赵匡胤早生了几十年,所以,在赵匡胤吃奶的年纪,符彦卿就已经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了。符彦卿的威望极高,在五代十国时期,先后供职于五个朝代,并屡建奇功,是战乱年代敌军都闻风丧胆的存在,而每一任国君上台后,都对符彦卿极为尊敬,想着靠符彦卿实现自己的大业。

前文说过,赵匡胤本是后周名将,符彦卿之后也供职于后周,但二者的地位天差地别,符彦卿在当时赵匡胤的眼中,就是一位只能敬仰的存在。

而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政权还没稳固,不但不能动符彦卿,还需要主动拉拢他,依靠他的势力稳固自己的皇位。

第二,符彦卿不但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将军。当年五代十国虽然打得欢,但是面对契丹民族,大家都只能低声下气,因为契丹人引以为傲的骑兵战斗力太恐怖,没有哪个势力能拍着胸脯保证我能打败契丹。

而符彦卿长年都与契丹人打仗,负边疆镇守工作,也是少数能成功击败契丹的大将。赵匡胤派他镇守边疆的话,能省不少事。

第三,符彦卿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他有三个女儿,其中两个都嫁给了皇帝,其中一人便是日后继承赵匡胤皇位的赵光义,即赵匡胤亲弟弟。这也套死了赵匡胤,更让他无法下手。

正因为这三点原因,赵匡胤在每一次进行政局清洗的时候,都只能放过符彦卿,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他的势力帮忙。而符彦卿最终也是寿终正寝,善得始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