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昭公主死后为什么会按军礼下葬?原因是什么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平阳昭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中国的古代,皇帝是十分尊贵的,而那些皇子和公主自然也是如此,尤其是公主,定然要受到万般宠爱,而且身份十分尊贵,其实大部分公主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有一个公主却不一样。

她就是唐代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虽为女子,却征战沙场,帮父王打下江山;嫁做人妇,却金戈铁马,与夫君并肩作战;她既是公主,也是开国将领;她书写了传奇,死后用军礼下葬,却在史书中不见芳名。今天,咱们来聊聊这朵身披战衣的铿锵玫瑰。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母亲是李渊的嫡妻窦皇后。在唐高祖的众多子女中,她仅次于亲兄弟李建成、李世民,为父亲创建大唐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阳公主的丈夫是柴绍,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矫捷有勇力,以抑强扶弱”而闻名。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的千牛备身。李世民后来为怀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让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柴绍排名十四。但在丈夫面前,平阳公主的大将风范可一点儿也不逊色。

公元617年,李渊在山西太原起兵,派人秘密通知平阳公主夫妇。当时,朝廷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名单中就包括他们。柴绍对平阳公主说:“你父亲准备起事,我们一起逃一定逃不掉,留下来又大祸临头,你说怎么办?”平阳公主道:“你只管走,我一个妇女,容易躲藏,我自己会想办法。”于是,柴绍立即从小路直奔太原。

留下来的平阳公主可没闲着,她回到在鄠县的家,将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卖掉,用来招募了几百名流亡的人,起兵响应李渊。在数万名男性士兵面前,身为女子的平阳公主管理军队时,可一点儿都不含糊。她的部队军纪严明,三令五申,严禁士兵抢夺民众财物。不仅手下心服口服,还有很多人不远千里来投奔她。

公元617年,李渊的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看到女儿已经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他非常高兴,派柴绍带领几百名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公主带着挑选的上万名精兵强将,跟李世民在渭河北岸会师,攻打长安。当时,柴绍是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分设营帐,各领一军,共同作战。平阳公主的队伍被称作“娘子军”。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拿下长安的唐高祖其实只控制了半个关中,仍四处受敌。关于平阳公主的其他战绩,史书中并无更多记载。但每提及她和“娘子军”,就有个避不开的话题:娘子关。

作为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山西战事不断,而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的娘子关是出入山西的咽喉,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娘子关原名苇泽关,清乾隆年间的《平定州志》中记载,因为她曾带“娘子军”在此驻守,所以得名娘子关。直到今天,这里还保留着许多与平阳公主有关的历史遗迹。

平阳公主在娘子关还有个著名的传说:“米汤退敌兵”。相传有一次,敌军来势凶猛,兵力是自己的好几倍,而援军还没到,平阳公主心急如焚。她无意中看见远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谷子,急中生智,想了个办法:让城内军民立即收割谷子,用新米熬制米汤,然后让手下乘夜色把熬好的汤全都倒进关前的沟壑中。

第二天,沟壑中米汤横溢,敌方的哨兵怀疑是马尿,赶紧报告主帅。主帅出账观望时,看到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振聋发聩,气势如虹,就误以为平阳公主的援兵已到。因为害怕中埋伏,所以敌军不战而退。等发现这只是公主的缓兵之计时,为时已晚。

明代的王世贞曾伫立娘子关头,感慨道:“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虽然平阳公主驻守娘子关的传说有待考证,但这些故事能流传千年,足见后人对她的尊敬和推崇。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后(公元623年)去世,因为葬礼与众不同,史官才让她再次登场。

当时,唐帝李渊下诏在出殡行列前后,增加乐队,并用军礼仪仗队四十人,手持刀剑护卫,虎贲武士沿途警戒。当时祭祀部(太常)反对:“依照葬礼规定,妇女入土,从来不设乐队。”李渊说:“乐队演奏的全是军乐,公主亲自擂动战鼓,兴起义军,辅助我建立大业,怎么可以跟普通妇女相提并论!”在李渊的坚持下,平阳公主成为历史上唯一用军礼下葬的公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