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成功攻占楚国国度,为何最终没能覆灭楚国呢?

春秋战国诸侯间经常攻伐,而吴国作为春秋早期强势的国家,曾经一度攻入楚国的国度,并且占领了那里,如此优势下,那么为何最后吴国会大败呢?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周敬王十三年,蔡国蔡昭侯、唐国唐成公,为报被楚令尹子常拘禁三年的仇,决定背叛楚国,与晋、吴两国结盟。这两国的背叛使得楚国北侧失去了重要的屏障。次年春,应蔡国之请,十八国国诸侯在召陵会盟,准备商议共谋伐楚。同年四月,晋国使蔡国出兵攻灭楚国的附庸沈国。楚国也于同年秋发兵围攻打蔡国。野心勃勃的吴王认为攻楚的良机已至,便以救蔡为名,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对楚国实施打击。

作战开始后,吴军采取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战略,主动后撤。子常中计,挥军直追。吴军以逸待劳,在小别至大别间迎战楚军,三战三捷。子常本想弃军而逃,但史皇苦心劝告,最终子常只得重整部队,在柏举列阵扎营,准备再战。

吴国夫概认为打仗应该见机行事,不一定非要等上面的命令,于是独自率领自己的五千前锋,直闯楚军大营。猝不及防的楚军阵势大乱,此时阖闾发现突袭奏效,也把主力投入战斗。楚军大败,史皇战死,子常逃亡郑国。之后吴军有连续五战击败楚军。楚昭王得知前线兵败后,不顾大臣反对带领亲信逃走。君主逃跑的消息传出去后,大臣们也都只顾自己开始逃亡,城内的士兵也人心惶惶,完全挡不住吴国大军,最后吴军成功攻入楚国郢都。

楚昭王出奔途中,侥幸得到随国的帮助得以保全性命。此等危难关头申包胥站了出来,他只身前往秦国请求援军。申包胥为秦哀公陈述利弊,可惜秦哀公并没有直接给出答复。悲愤的申包胥站在城墙之下他连续哭了很久很久,期间油米未进。最终申包胥的忠烈打动了秦哀公,秦国决定出师救援楚国,当然其中也有遏制吴晋同盟的考量。

在秦军的协助下,楚国不仅在沂地击败了吴军,还顺道灭了吴国的盟友唐国。此等危机时刻,夫概却趁着哥哥吴王阖闾忙于前线,自己先行返回吴国,并自立为王。面对夫概的背叛,阖闾只能被迫撤离,加上楚国迎来了秦、越的帮助,最终这次一波三折的战役,楚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并且成功复国,吴国就这样错失了消灭楚国称霸诸侯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