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嘉庆杀和珅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和珅,原名为善保,属满洲正红旗。和珅的父亲做过福建副都统,他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却对和珅的教育非常重视。所以,和珅从小就接受了满、汉、蒙古文化的熏陶,并对儒家经典了然于胸。
据史料记载,和珅其实是一个聪明果断、多才多艺的能人,他精通满族、汉族、蒙古语、藏族的文字。相传,乾隆皇帝在背诵《论语》中的某一段落时,突然卡顿了,记不清接下来的内容。这时,身为侍卫的和珅站了出来,说出了内容。
至此,乾隆皇帝开始注意到身边的这个小侍卫。
早年,和珅曾参加过顺天府的乡试,可惜没有考中。于是,他没有再考,而是直接来到乾隆皇帝的身边,做起了侍卫的工作。之后,和珅的才华和善于察言观色的能力被乾隆皇帝看中,立即提升为乾清门侍卫。
后来,和珅又被提拔为御前侍卫、蓝旗副都统。此外,乾隆皇帝还让和珅从政,将其从户部侍郎提拔到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
可见,和珅的仕途非常顺利,都得益于皇帝的宠爱。
其实,和珅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思,迎合皇帝的爱好。他知道乾隆皇帝喜欢书画,便特意在书画方面下功夫,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和珅还特别喜欢奉承皇帝,总在皇帝面前说好听的话。而乾隆皇帝,也正好喜欢这样的臣子。
当然,和珅的个人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否则,单凭阿谀奉承是很难获得圣心的。
有一次,皇帝派人到云南查办李侍尧贪污的案件。这个案件前后经几个人的手,都没有查明白,使乾隆皇帝非常的烦恼。这时,和珅主动请缨,要求让自己彻查此案。当时,乾隆皇帝听后非常高兴!
在出发前,和珅细细策划了一番。到了云南后,他并没有出现在官府,而是直接到民间去调查情况,收集大量证据。等到证据充足,李侍尧便不得不低头认罪。
案件办理完,和珅可以风风光光回京了。在回京路上,和珅没有闲下来,而是将这段时间在云南的感受整理了一下,并提出了治理云南的见解,交给了乾隆皇帝。
可见,和珅是一个能力出众、胆大心细的人。
其实,决定和珅权势和地位的,是与皇族的和亲。乾隆皇帝看中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将其纳为了自己的女婿。如此一来,在双方和亲后,和珅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俨然成了百官的领袖、首脑。
然而,手里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和珅却没有利用好,而是用来谋取自己的私利。他控制了崇文门的税收,借机勒索官员、商户的钱财。此外,他还利用手里的权利,谋取大量金银珠宝和名贵字画,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嘉庆元年,乾隆皇帝将大位让给了嘉亲王永琰,给自己留下一些享乐的时光。最初,嘉庆皇帝并没有实权,朝中的政务还掌握在乾隆的手中。所以,嘉庆皇帝并没有表露出对和珅的不满,甚至还帮和珅说话。
到了嘉庆四年,形势就大不一样了。这一年的年初,乾隆皇帝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使嘉庆皇帝真正开始了亲政。而他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处置罪恶滔天的和珅。
当时,嘉庆皇帝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在乾隆皇帝举丧期间,嘉庆皇帝先让和珅的党羽福长安给先帝守灵,断绝了两人的联系。接着,他指派御史上书弹劾和珅,借机抓捕和珅,将其投入监狱。最后,朝廷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款大罪,决定将其凌迟处死。但由于公主的求情,和珅的处决方式变为自裁。之后,丰绅殷德收拾了和珅的遗体,将其草草埋葬。
那么,嘉庆皇帝为何这么着急处决和珅呢?
对此,专家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和珅本人功高震主,让嘉庆皇帝感觉不自在。当时,嘉庆皇帝在登上皇位前,对和珅有些忌惮。即使坐上了大位,实权还在太上皇手里,他没办法对和珅怎样,并处处受制于和珅。试想,作为一位尊者,处处受制于下人,嘉庆皇帝的感受可想而知。
嘉庆元年,嘉庆皇帝的恩师升任大学士,嘉庆为老师庆贺。可是,和珅竟然拿此事做文章,向太上皇告状,说永琰有笼络人心的举动。因此,嘉庆皇帝受到太上皇的一顿申饬。可见,和珅仗着太上皇的宠爱,一点都不知道收敛,不仅培养自己的党羽,还模仿皇帝的规模为自己建造房屋、陵墓。
在嘉庆皇帝看来,如果任由和珅党羽的发展,他们势必会威胁自己的皇位。所以,嘉庆皇帝不得不采取行动。到了嘉庆四年,嘉庆皇帝曾写下这样的内容:“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由此可见,和珅已经威胁到了嘉庆的地位,使嘉庆皇帝不得不采取行动,处决和珅。
然而,也有人说,嘉庆皇帝是看中了和珅的家底,才这么着急处置和珅的。确实,嘉庆皇帝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他不得不寻找财源。其实,乾隆留给嘉庆的盛世是一个虚假的盛世,内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财政,朝廷的压力很大。
都知道,乾隆皇帝年迈时贪图享乐,花销巨大,国库早已不充裕,而这一切都要嘉庆皇帝去承担后果。于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嘉庆皇帝不得不对和珅下手,处决这个大贪官,让小贪官有所警觉,不敢再肆意妄为,欺负百姓。其实,嘉庆皇帝自己都说过:“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
可见,嘉庆皇帝不杀和珅,难以面对天下人。
当时,和珅的家产被查封,搜出来的财产价值超过八亿两白银,足足是清政府十年的财政收入。可见,和珅过着帝王般奢华的生活,享受着皇帝般的待遇,掌握着皇帝般的实权,这些都是嘉庆皇帝不能忍受的。
因此,和珅的死正好验证了那句古话——盛极而衰!乾隆年间,和珅权势滔天,可他并没有做好臣子的本分,而是意图僭越,欺压百姓,危害社会稳定。这是做君主无法忍受的事情,也是和珅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参考资料:
【《清史列传·卷三十五·和珅传》、《清史稿·本纪十六·仁宗本纪》、《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