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朱棣传位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代君王贵为九五之尊,不仅要体态庄重,而且能看上去不怒自威则最佳。三国时魏王曹操就曾因担心自己长相丑陋,无法威慑匈奴,而令近臣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者,这个故事也更加印证了形象对帝国统治者的重要性。
但是明仁宗朱高炽就是一位丝毫没有帝王之相的皇帝,众所周知,肥胖不仅会让人看上去十分油腻,而且还会诱发各种身体疾病,毫不夸张地说,一胖毁所有!据史料记载,朱高炽重达300多斤,不但体弱多病,而且行动需要两位侍从搀扶,可以说他已经胖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
朱高炽剧照
那么朱棣为何还要传位给朱高炽,而不选择其他皇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呢?
01 靖难之役有功
第一点原因是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建有功勋。
朱元璋用尽毕生心血所培养的接班人是太子朱标,朱棣和其他几位皇子都被早早地分配到边境做了藩王。可惜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最后朱元璋只得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本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燕王朱棣已经彻底和皇帝的位置失去了缘分,但是后来建文帝朱允炆的激进削藩行动,把朱棣逼上造反之路。
朱棣剧照
从朱棣起兵,到他攻入南京城继承王位,史称靖难之役,而世子朱高炽曾在靖难之役中立过大功,这是他能被朱棣选为继承人的第一重缘由。
一方面,靖难之役前后共持续了四年,期间朱棣也曾遭遇败绩,甚至是处于险境,但最终还是战胜了南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世子朱高炽长期留守北平,为朱棣稳固了大后方,并且源源不断地为他补充粮草和兵员。
另一方面,在关乎朱棣起事成败与否的北平保卫战中,朱高炽用一万人挡住了李景隆50万大军的进攻,成功守住了北平,为朱棣解永平之围,奔袭大宁和最后击败李景隆,立下了大功。明史载“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宁始”,可见朱高炽的功勋之大。
朱高炽剧照
02 嫡长子继承制度
第二点原因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也是朱棣传位朱高炽的核心原因。
嫡长子继承制本是皇位继承人选定的通行做法,正所谓“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朱标不仅是皇长子,而且宽仁忠厚,监国十多年,将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条,因此由他接任皇位并无问题。可是在朱标病逝后,朱元璋却直接跳过了其他皇子们,将皇孙朱允炆选为了继承人。
朱元璋正是违背了这一规则,才有了后来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叔侄反目,战场上兵刃相见,可以说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剧照
此外,朱棣共有四个儿子,老大朱高炽,老二汉王朱高煦,老三赵简王朱高燧,老四夭折。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很聪明伶俐,十分受朱棣喜欢,再加上老大朱高炽体弱多病,所以老二老三都有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
尤其是汉王朱高煦,他想对朱高炽取而代之的愿望最为强烈,因为靖难之役中他同样功勋卓著(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率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明史》)。后来朱高煦在一次战斗中更是得到了朱棣的许诺——勉之,世子多疾。
因此当朱棣继位之后,朱高煦找各种借口不去封地,而是留在京城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势力。眼见着朱高煦的阴谋多位活动愈演愈烈,最后朱棣强行把他打发去了封地,也放弃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朱高煦剧照
03 好皇孙朱瞻基
第三点原因是皇孙朱瞻基。
朱瞻基是太子朱高炽的儿子,朱棣非常喜欢这位皇孙,以至于征战漠北时总要把朱瞻基带在身边,亲自教他行军布阵的知识。永乐二年,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几年之后朱瞻基被朱棣立为皇太孙,而且朱棣悉心为他挑选老师,教授四书五经。
朱瞻基剧照
永乐十二年,朱瞻基随朱棣二次出征漠北,在一次混战中朱瞻基与朱棣被冲散,陷入了敌军围困中。在得知皇孙朱瞻基被围后,朱棣几近发狂,命令明军拼死营救,这才救回了他。朱元璋因为喜爱太子朱标,所以才在朱标去世后,传位朱允炆。而朱棣是喜欢皇孙朱瞻基,所以传位给朱高炽,为的是他将来再传位朱瞻基,二人均有爱屋及乌之意。
04 治国理政能力突出
最后一点原因是朱高炽自身的治国理政能力。
如果朱高炽一无是处的话,恐怕朱棣万万不会选择由他做大明帝国的掌舵人。其实,朱高炽虽然体弱多病,但治国理政的能力还是过硬的。永乐二十二年九月,朱棣驾崩后传位朱高炽,即明仁宗,但是紧接着在次年五月,朱高炽也病逝了,在位仅仅十个月。
朱棣剧照
虽然只在位十个月,但是朱高炽平反冤狱,废除苛政,让百姓休养生息,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这些一流的处政能力显然不是在位短短十个月就能锻炼出来的,事实上,早在靖难之役时,朱高炽便作为世子留守北平,稳定后方。朱棣继位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北征事业,朱高炽所充当的角色相当于朱元璋时期的太子朱标,长期代替朱棣处理政务,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基于这些因素,胖到不能正常走路的朱高炽在父亲朱棣心中的分量,最终压过了两位弟弟,顺利从朱棣手中接过了皇帝的位置。朱高炽虽然只在位十个月,却能得到仁宗这个庙号,可见朱棣并没有选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