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情节描写非常精彩,引人入胜。现在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还能浮现出,刘关张三人立在雪中的场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中非常简略“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在别的史料记载中,则是诸葛亮自己跑去见的刘备,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根据《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当时曹操已经平定河北,马上将南征荆州刘表,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诸葛亮于是北上(樊城)见刘备,刘备因为并不认识诸葛亮,加上诸葛亮年纪小,并没有特别注意他。诸葛亮主动发表了一番议论,建议把逃到荆州的流民编入户口,收取赋税增强实力。刘备才开始重视诸葛亮,待以上客之礼。
这个记载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如果按照这种记载,那么所谓的三顾茅庐根本就是假的吗。有的历史专家也认可这种意见,因为诸葛亮是需要出山辅佐别人的,不会在家干等着;而且刘备也不会亲自登门去拜见一个比自己小20岁,名声并不多么响亮的年轻人。那么难道三顾茅庐是假的吗?
当然不是!
证据一:诸葛亮自己曾经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总不至于往自己脸上贴金吧,刘备去见诸葛亮肯定很多人都知道。《出师表》是写给刘禅的,刘禅肯定清楚到底是刘备找的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找的刘备。
证据二:《三国志》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魏略》和《九州春秋》可信度不如《三国志》。
证据三:杜甫有两句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作为一个唐朝人,是肯定没看过《三国演义》的,所以杜甫的诗句也是一个重要证据。
三顾茅庐肯定是真的,不过具体的情节也并非《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去了三次才见到一次。我们看《诸葛亮传》中记载是“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好像是去了三次才见到一次。事实应该并非如此,刘备毕竟是征战半生的枭雄,去见一个年轻的读书人,不至于两次跑空。再不济,也可以派个人先通报一下,所以去了三次才见到应该不是事实。更大的可能是见了三次,讨论了三次。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己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里也没说去了三次才见到,而只是说去了三次,讨论天下大事,所以才出山辅佐刘备。也有的学者认为,“三”并不仅仅是3次,可能是多次到诸葛亮家里讨论。不过我觉得三次应该就是三次,诸葛亮和刘备是天作之合,如鱼得水,三次已经可以彼此确定是想要找的人了!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情节,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思得明主。《隆中对》一出,刘备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有了明确的战略规划。诸葛亮则找到了施展自己心中抱负的平台,君臣相得,传为千古佳话!谁在乎三顾茅庐的真假呢,我们愿意相信那就是事实,那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