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孝文帝托孤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北朝就是孝文帝北魏的孝文帝刚死的时候,那么这其实是孝文帝死了以后呢。他的儿子宣武帝元恪就继位了,可是继位的时候呢就一个问题。历朝历代这个但凡是怎么说呢,先君比较英明啊。儿子都不太好干,先帝临死之前总得干一件大事儿。就是托孤是我不行了,将来呢叔叔大爷的是吧,老兄弟辅佐一下,罩着我儿子。孝文帝呢算个英明之君,于是呢物色了两个人选谁呢。就是任城王元澄,支持他汉化改革的这个叔叔。另一个呢,是他六弟叫元详,也是个好孩子。就是他这个弟弟里吗还不错,他一共有六个弟弟,那么老六还可以。于是呢这个临死之前当时正好在南征回城。这不出事儿了吗心力憔悴,媳妇儿折腾,家里不合,心灰意冷了。
整好这个元详也能随军出征,就把弟弟叫来了。说我这个身体我自己也清楚啊,撑不下去了。后边儿的事儿呢,仰仗兄弟你得帮我儿子把这摊子给立起来。元详呢说了这么一句话,说西周公大胜,乘上志明,由不免疑,而况臣乎。他自己先把这事儿倒了出来,不知道他就是举了一个例子说周公吗,周公就是死了之后,他这个哥死的时候,就托孤给他。然后呢底下疯言疯语的就来了,说周公疑云重重啊,控制的天子。然后持是朝政,说他这个是权臣。那么最后呢大家在历史上也知道,周公是一个,在古代一提起来就是比较推崇的一个榜样。那么元详说的话意思就是说,说是连周公这样的人,他辅政底下都难免有风言风语,更何况我呢,我能力比不上周公。
元详他不接受这个任命,大哥就也没来得及安抚就咽气了,算了于是最后托孤的是六个人。就本来他可能心里面是想着一个元澄加一个元详就够了,这时候弟弟想干。最后确定了六个人都有谁呢,广阳王元嘉任城王元澄,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还有两个汉族大臣,一个叫王肃一个叫宋遍,一共六个人。这个阵容啊,听起来没啥问题,四个宗亲两个汉臣。相对来说呢还比较平衡,而且宗亲里面呢像元澄啊这些基本上是支持汉化的,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斑比下呢,他的这个基本定下来的国策就是汉化的那条路。应该不会被动摇接着走,然后呢孝文帝就蹬腿仙去了。
孝文帝蹬腿之后出了什么事呢。首先说这六位大臣里面,这宋遍没过多久就死了,六位大臣里面,已经有一个人去领便当了。那么剩下这个五个人里面,咱们还得说这个元嘉广阳王,他是谁呢他是太武帝的孙子,太武帝拓拔涛他是拓跋涛的孙子。也就是对于孝文帝来说,见面,也得管这位元嘉叫声爷爷。着他爷爷辈儿的跟我现在这个小皇帝,也就是他儿子袁克尚也就太爷辈儿了。太爷爷呢为人处事吧,也比较周到啊。就是有一个问题岁数太大了,所以呢这经历也叮不上了。那么这六个人里面,死的死老的老还剩下四个。另外两个呢,咸阳王元禧和北海王元详啊,一个是孝文帝的二弟个是七弟,这是平辈的,这哥俩呢,还是兄弟亲生兄弟。
两人的基本上什么事儿啊,就意见比较统一了,统一什么呢就琢磨咱哥俩不就剩下四个吗,要不把那两个给...那二位怎么想呢,这个元澄啊,其实没什么想法.唯一有一件事儿呢心里面老不爽,什么事儿就是你王肃这个汉人又不会骑马打仗,你也没有什么军功啊。我是帮着我侄子,真刀真枪从战场上拼出来的是吧。改革我也没少出力,你这个家伙耍耍嘴皮子凭什么跟我一样,平起平坐,作为这个托孤大臣呢。就有这么一小心思,结果有一天突然啊,底下就有人揭发检举揭发什么呢,说王肃啊谋反,这个汉人啊心存不轨,想对朝廷不利。元澄呢在没有具体追查实际情况下,把这个王肃的软禁了,然后就上奏朝廷,就告诉皇帝,这家伙要谋反, 现在有人出来当证人。
然后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就也不跟皇帝商量了,就把这事儿给办了。办之后呢,这事儿按说其实元澄办错了,可是他那没多想。他想我反正也是托孤大臣,谁还敢动我呀。可是他动的也是托孤的大臣啊,所以这个呢,就落到那个哥俩手里了,就是老二跟老七元禧元祥得琢磨了,其实这个案子就有点疑案了。你说到底是比如说,确实巧合有人去揭发王肃,还是弄不好就是这俩兄弟干的不知道。但是结果是什么呢,这两兄弟啊,就说元澄诬陷王肃,诬陷王肃这个案子往下一查。他的确人王王肃没想谋反。又上奏朝廷当着皇帝的面,以四个字的罪名,叫单进宅腐。就是托孤大臣,你动的也是托孤大臣。你怎么能自己用私刑呢,于是呢,在这样一场,这个突如其来的风波下。
元澄被罢官,外扁为雍州刺史,王肃被贬为扬州刺史。于是呢,这两个就被排除出权力中心了。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六个托孤大臣的阵容。现在就变成了两杯茶,兄弟俩上位之后呢。出了一件事,景明二年也就是公元的501一年。有天啊,这个元喜,找到领军将军于烈,领军将军是干嘛的呢,他负责掌管羽林军。羽林军呢就是,保护皇帝的这个亲卫队。找于烈干嘛呢,他说我啊最近有点儿事儿出去一趟,出去时候呢我觉得,我这个仪仗队啊,不如皇帝的这个威武。哥们想撑个场面你要带着御林军啊,来做我的仪仗队。
于烈一听出这肯定不行是吧,皇帝的亲卫队御林军,怎么能做你的仪仗队呢。你这个就越制了不行不答应,没想到呢这个元喜,得到这个于烈的回报以后啊不死心。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我是天子的叔叔,我的话就跟诏书没什么区别。就是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现在大白话说老子就是王法啊,这话霸气侧漏啊。这个于烈呢也是个倔驴,你要跟我来软的吧没准儿还行,爸爸就喜欢玩儿硬的是吧,如果来硬的行,我就是不同意,然后呢直接的请病假了。可是这事儿你也能找我,我病了好吧这字我签不了我拿不了笔了,但是我就是不给你办。两个人都杠上了,杠上之后呢。元喜大怒就上奏朝廷把于烈调为杭州刺史。这是老手段了,就是你出局吧。去外地这与于烈,说反正我是病了我也去不了啊。我也是你罢我官可以,我也上不了任我天天在家养病。
那皇帝干嘛呢他没完,他就想皇帝干嘛呢。他有一个儿子叫于忠,这个于忠呢一直当宣武帝的这个警卫员,就跟在皇帝小皇帝身边的,他就找他儿子说,你啊跟皇帝可以来一场正正经经的谈话,为什么呢,说说小啊元恪也18了。天天朝中这点事儿,都让你把着那你也跟他面念叨念叨,念叨什么呢事实讲清楚啊,你爹给你留了六个托孤大臣,你现在数数还剩几个。那四个都怎么回事儿,这事儿你得跟他聊。你爹我是怎么被贬得官的你得跟他说。于是让他儿子于忠找了元恪聊天了。而本来这个关系比较近吗贴身警卫,于是那这个就跟皇帝说吧,你看你这俩叔叔最近闹得很不像话了。连你的仪仗队都敢借,你说他要是把你的仪仗队调走,回头再弄一人把你宰了,谁保护你啊是吧。
元恪呢这会儿也18了,也不是说这个傻小子了。我之前说的小,一想呢,我的确也是这么回事。这两个叔叔有点过分了,你说朕天天也不管你们不理朝政。你们也不能登鼻子上脸啊,就在他犹豫了时候,北海王元详先站住来了,揭发他兄弟专横不法。好多人都奇怪,之前穿一条裤子一块把持朝政吗,这个元祥呢得到消息了,得到什么消息呢,就是自己这个兄弟,跟于烈两个人杠上了。他挺聪明他知道这个于烈的儿子于忠就跟皇帝身边,也有消息说最近两人经常愁眉不展的聊天儿。于是呢着个元祥,觉得这反而对我来说是个机会。说什么机会呢,本来嘛,他就想动的就是元喜,没想动我我也没得罪于烈是吧,我也没必要跟着他一块儿吃挂落儿,我先跳出来把他点了。那皇帝这时候本来是想说叫我给他送枕头,弄不好不好呢,这六个都托孤大臣到最后不就变成我一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