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官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关羽的“汉寿亭侯”到底是多大的官,能让他如此珍视?
三国是一个纷争不断、战乱不休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精彩纷呈的年代。提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相信被民间尊为"武圣"的关羽会是不少人最先想到的一个。
在历史上,关羽曾经"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也曾经率军从荆州北伐,一路连战连胜,"威震华夏",导致"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后来,经过演义小说、戏剧传说的渲染,关羽更是成为了忠义的代名词,被人们视若神明。
关羽一生戎马,立下过无数显赫的功勋,但他也曾经遭遇失败,甚至被曹操俘虏。为了活下来日后为刘备效力,关羽接受了招降,而欣赏关羽能力的曹操则尝试用高官厚禄讨好他,想让他彻底为己所用。以忠义闻名的关羽当然不会被轻易收买,在为曹操立功后,他便选择了"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临走之时也是退回了曹操赏赐的财宝,不过,他却唯独留下了曹操通过汉献帝为其册封的"汉寿亭侯"的爵位,此后也多次使用。那么,这是个多大的官职,为何会让不爱财宝、美色的关公如此珍视呢?
关于"汉寿亭侯"这简单的四个字,自古以来却有着很多种说法和争议,在讨论这些之前,我们不妨先将汉朝时的"侯"搞清楚。"侯"作为爵位,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在《礼记·王制》中就记载道:"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可见,在五种荣誉爵位中,侯仅次于公,属于比较尊贵的一种。
秦一统六国后,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其中的最高级被称作"彻侯",到了汉武帝时,彻侯为了避讳而改成通侯、列侯。西汉时,列侯是王之下的最高爵位,可以说是很有地位,而每个列侯都有或多或少的"食邑",也就是封地。
最初,列侯不论食邑的大小都属于"县侯",区别只在县的大小,到东汉时期,县侯之外又增设了都乡侯、乡侯、都亭侯、亭侯等爵位。在细化等级的同时,这些名称也带来了问题。
举例来说,同为著名三国人物的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这就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是封号为"武"的乡侯;其二,是封地在"武乡"这个地方的侯,因为武乡是县,所以武乡侯按爵位是县侯。如今,因为人们难以证明当时是否有武乡县这个地方,所以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一现象,也发生在关羽的身上。
对于"汉寿亭侯"四个字,人们也大致有着三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应该断句为汉/寿亭/侯,也就是汉朝所封的食邑在寿亭的侯;第二种则认为,正确的断句方式是汉寿/亭侯,也就是说关羽是被封于汉寿这个地方的亭侯;至于第三种,则认为应该将其念作汉寿亭/侯,认为汉寿亭是一个整体的地名,它可能全名是"汉寿亭乡"关羽便是被封在那里的侯。
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有着"屯土山约三事",和曹操商定"降汉不降曹"的故事,人们大多佩服于关羽对汉室的忠诚,从而想当然地认为汉寿亭侯是因为首字为汉才让关羽如此珍视。不过,如果纵观汉朝封爵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汉朝廷并没有在爵位前挂一个"汉"字的习惯。另外,曹操帐下名将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这和关羽的爵位名仅有一字之差,如果"汉"是代表汉朝,那"益"又代表什么呢?
笔者认为,关羽的汉寿亭侯封号其实就是被封在汉寿的亭侯之意,当时武陵郡正好有一个汉寿县,也印证了这一点。
可能有人会说,汉寿县不是县吗,为什么会被作为亭侯的封地呢?其实,汉朝时县、乡、亭重名的情况不在少数,如著名的长安按照行政单位是县,但是其中又有长安亭、长安乡,因此也曾经有人被封过长安乡侯。
那么,如果关羽真的是被封在汉寿的亭侯,他的爵位有多大呢?
事实上,按照汉朝时县侯、乡侯、亭侯的大小顺序,亭侯名义上是三者中最小的爵位,其实也很合理,因为关羽当时才刚刚进入曹营不久,功劳也仅限一个诛杀颜良,如果曹操直接给他一个很高的官职,势必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
当然,正所谓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以实物为准,爵位其实也是如此。就拿三国时期来说,曹魏重臣荀彧被封万岁亭侯,享有食邑两千户,而武将文聘被封为新野县侯,实际上的食邑数却没有前者多。
笔者认为,之所以关羽对汉寿亭侯的爵位十分珍惜,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是以汉献帝的名义赏赐,代表着汉室的嘉奖,这对忠诚、热爱汉室的关羽深受感动,对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