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什么要认杨贵妃为养母?他有什么目的

安禄山为什么要认杨贵妃为养母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有人说“政治家都是天生的好演员”,作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绝对当之无愧。在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前,在唐玄宗面前始终扮演着一个“憨厚耿直、毫无心思”的武夫形象,从而使得朝廷不仅始终未曾将其生有戒心,且屡屡受到重用,而认杨玉环为养母,同样出于此目的。

安禄山本为胡将出身,却因朝中党争而摆脱束缚

安禄山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为康姓胡人,母亲阿史德氏则是突厥族,由于父亲去世的早,因此从小随母亲在突厥部族生活,后来逃离突厥,这才改姓安。

因其从小精通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因而初在幽州担任通译谋生,后因盗窃之事获罪,却又阴差阳错的投到了范阳节度使张守珪麾下,不仅因功升任张守珪副手,还被他收为了义子。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唐朝最初虽然任用胡将,但却“不专大将之任,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即坚决杜绝胡将独自掌兵,且必须以汉人对其进行节制。然而,由于朝中的一场变故,却使得安禄山等胡将掌兵成为了可能。

彼时,作为宰相的李林甫早已是大权在握,然而由于唐玄宗志在四方,因而边镇将领权力日益增大,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宰相的程度。与此同时,边镇将领“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郭元振、张嘉贞、张说、萧嵩、李适之等都是以边将身份直接跻身宰相之列,再加上李适之入朝之后与李林甫激烈争权,使得李林甫对此甚为忌惮。

因此,在扳倒李适之之后,李林甫为了杜绝出将入相的根源,从而稳固自己的相权。便于天宝十一年(752年),不仅辞去了兼任的朔方节度使之职,举荐安思顺继任,并且上书唐玄宗,说道“文臣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援”,意思是不应该以文官节制武将,且应该大肆提拔寒族、蕃人。

李林甫此举虽然使得唐朝涌现出了高仙芝、哥舒翰等一众少数民族将领,却也使得安禄山得以长期控制河北,最终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安禄山拜杨玉环为养母,目的便是获取宠信、攫取权力

安禄山此人极善于心计,虽然其获得张守珪重用不无英勇善战的本事,但同样善于巴结上司,甚至不惜拜张守珪为义父,从而凭借张守珪的信任,在开元二十八年(750年)时便升任平卢兵马使,又通过贿赂各级官员而屡受好评。

之后,他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演技,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对朝廷展现出一个未经开化的野蛮人形象,使得唐玄宗对其的印象总停留在淳朴、憨厚、简单上,从而受到唐玄宗的重用,在天宝元年(742年)时被任命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两年后又兼任范阳节度使。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安禄山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在得知杨贵妃独宠后宫之后,便想到了走“后宫路线”。有了张守珪这个“前车之鉴”,安禄山便故伎重施的请求为杨贵妃的养子,而唐玄宗由于被他的外表所欺骗,毫无防备的便同意了。之后,安禄山每次进宫朝见唐玄宗都先拜望杨贵妃,唐玄宗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蕃人先母后父”,唐玄宗听后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再度被他的憨直所打动,甚至命令杨銛以下的杨家兄妹与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为了讨好杨贵妃,安禄山简直堪称无所不用其极。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过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不仅赏赐了其丰厚的生日礼物,杨贵妃更是在三天后特召安禄山进宫,替他这个“大儿子”举行洗三仪式。杨贵妃让人把安禄山当做婴儿放在大澡盆中,为他洗澡,洗完澡后,又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禄山,让宫女们把他放在一个彩轿上抬着,在后宫花园中转来转去,口呼“禄儿、禄儿”嬉戏取乐,欢呼动地。

唐玄宗派人询问,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曰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这也勾起了唐玄宗的童心,于是欣然前往,极乐而罢。从此宫中都称呼安禄山为“禄儿”,出入来去尽自由。一个300斤的大胖子,被人称作“禄儿”,想想都让人打寒颤。

正是由于搭上了杨贵妃这条线,使得安禄山与唐玄宗、杨贵妃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早已经超出了普通臣子的宠信程度,不仅使得朝廷对他始终没有怀疑,权力更是迅速膨胀。例如天宝十年(751年)时,安禄山请求兼任河东节度使,唐玄宗想也不想的便答应了,这岂是一个臣子能够享受到的待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