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知秀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讲到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时,还有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话说赵匡胤登基之后,有一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将领留下喝酒,当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十分伤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对部下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里一直念及你们的功德。然而,当天子太过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喝一喝酒把皇帝给喝哭了,这谁能顶得住,石守信等人赶忙询问老赵痛哭的原因,老赵就说“害怕有人篡位。”
石守信等人,连忙又问“谁会这么大胆呢?”
老赵就说“就是你们啊,如果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即使你不想当皇帝,到时候也身不由己了。”
石守信听到这里,心里是哇凉哇凉的,当初推你上位,现在你来这套,难道后面就藏着刀斧手,一声令下就把我们砍了?
于是就请老赵给指条生路,老赵就说:“人活着不就是为了钱嘛!如果你们放弃兵权,可以多置一些良田美宅,多买些歌妓,然后把青春献给小酒桌,一天到晚就是喝,我们君臣也没有猜忌,岂不妙哉。”
石守信等人一看老赵连这样的话都能说出来,也不得不同意了,第二天就上朝请求解除兵权,宋太祖就让他们到地方担任节度使了。
如果浅显一点解读的话,老赵杯酒释兵权能够成功,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老赵感情牌打得好,另一方面是允许他们过度享受生活。
老赵削兵权从空间上来说,是中央与地方都有削弱,而从时间上来说,是循序渐进的方案。
老赵之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削兵权是有着很深刻的原因的,五代十国期间,政权更迭频繁,主要原因就是中央未能形成强大的集权。
在后周与北宋之前,五代篡位的方式主要是节度使叛变,从唐朝中后期开始,节度使拥兵自重,甚至拥有了能与中央叫板的实力,后晋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容曾经就放话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这种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话,在五代前期是频繁上演,五代的第一个中央型藩镇政权后梁开创者朱温就是唐朝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而随后击败后梁的后唐李存勖也是节度使出身,随后不管是后晋的石敬瑭,还是后汉的刘知远莫不如是。
但这种谋叛方式,在后周的开创者郭威那里终结了,郭威是以中央禁军的身份篡位成功的,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篡权模式。
老郭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一段时间以来,各代对藩镇权力的回收起了成效。
唐朝时期在设置节度使的时候,只设置了几个,这才让节度使能够与中央叫板,但是到后周时期,节度使的数量逐渐增加,尽管节度使对地方还有足够的权力,但是所掌管的地盘已经逐渐减少了。
另一方面是,中央政府的辖区应该是逐渐增加,禁军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中央实力得以碾压地方。
当然,尽管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但是并非没有反抗,在老赵登基的第一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联合北汉造反,随后淮南节度使李重进造反,都被老赵顺利镇压。之所以能够很快平叛,应该如我前面所述,这时候的藩镇,已经丧失了和中央叫板的实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老赵趁热打铁,开始在地方设置县一级的行政机构,因为五代时期,中央政府政令到节度使一级就完事了,无法直接管控县一级,导致丧失对地方控制力的下降。
设置县级行政机构后,先是针对个别节度使,先是夺回城乡治安及诉讼权,然后再面向所有节度使,然后再让节度使将地方精兵送入中央担任禁军,老弱病残留在地方维持治安,最后将所有权限收回,节度使不能再对中央形成任何威胁。
这一套组合拳打的是相当套路了,聪明一点的节度使都直接放弃权利,只求老赵不下死手。很多人评价宋代军队不能打,是因为宋代兵制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其实这都是为了抑制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对中央的冲击。
正是因为五代以来,中央禁军的实力越来越强,地方节度使不能造反,反倒是禁军首领可以造反,使得老赵忧心忡忡。前者是后周太祖郭威弄块破黄旗裹在身上就造反称帝了,实在是不敢想象,而老赵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更具有创造性。
后周世宗柴荣重病时,一直安排后事,为了让儿子柴宗训即位,将大量德高望重的臣子调往地方,最后反倒是年轻军官赵匡胤担任禁军首领。
以事实来说,赵匡胤在军功上远远不如一些大佬,而且也没有什么权威与资历,完全是仰仗周世宗的信任与提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石守信等其他几位年轻军官的帮助,竟然篡位成功,顺利过程,估计老赵都不敢相信。
正因为如此,在即位后,赵匡胤才对禁军将领忧心忡忡,感觉是个禁军首领,登高一呼似乎就能篡位成功。
在削禁军将领的时候,老赵也是采取的循序渐进的策略,先是对关系疏远的将领身上下手,然后再一点点对关系较近的石守信等人下手。
可以说,到我们看到的“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也没剩几个能抗衡的人了。
当然,除了许诺可以养老外,赵匡胤让这些将领担任节度使,其实也算是一种变相补偿了,从来没有谈不妥的买卖,只有谈不拢的价格,老赵是深知这个道理的。
通过各种手段,最终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虽然过程不是很光彩,但是看结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