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述是什么人?为何能连续暗杀两位大将呢?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与此同时,四川的公孙述也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公孙述被后人称为“白帝”,但这个人在做人上有些不光明磊落,喜欢搞暗杀,一连刺杀了刘秀的两员大将:岑彭和来歙。

岑彭是刘秀的征南大将军。公元35年春天,岑彭帅军对四川发起进攻。汉军节节胜利,又是攻城拔地,又是收留投靠过来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光武帝刘秀给公孙述写信,陈述事实,表明态度,如果公孙述现在投降,绝对会给予宽厚优待,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公孙述把信给手下人看,手下人都劝他投降。可公孙述却说,兴废都是命中注定,哪里有投降的天子呢?当初,公孙述称帝前,曾说自己梦到有个神仙告诉他,自己有12年的皇帝命。这个梦反映了他多年的心愿。大概从有了这个梦之后,他就把自己当成真命天子了。

公孙述有了明确表态,别人就不敢再说什么了。与此同时,刘秀的军队加紧了攻城的步伐。于是,就有了刺杀的行为。来歙被刺杀,岑彭也被刺杀。

刺杀在中国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大概比较常用,《史记》专门为几个有名的刺客书写了传记。不过,这种非常规的方法用在战争中,有历史记录的不多,公孙述的刺杀行为算是一个。为什么公孙述会想到这个办法,个人认为和公孙述这个人的性格脾气,以及为人处事有很大关系。

史书记载,公孙述喜欢苛求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而且常斤斤计较小事。这说明,他是一个小脾气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叫“成大事不拘小节”,从细微处看,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一味苛责,大概没几个称职的官员。从这一点来看,公孙述就不具备成大事的性格。

史书还说,公孙述“敢诛杀而不见大体”,一句“不识大体”就否定了公孙述这个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大事?

公孙述还喜欢摆架子。因为年轻时做过官,知道朝廷的制度,公孙述在做了皇帝后,出来进去的都在仿照汉朝天子的阵势,又是銮旗旄骑,又是陛戟车驾,都摆好了,他才出来。在发小马援来看他时,他根本不念发小之情,摆出一副公对公的傲慢态度,大概是想在发小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不过,马援在通过公孙述和刘秀的接见对比中,看出了公孙述不会成大事。

还有一件可以看出公孙述目光短浅,就是立他的两个儿子为王,并给以封邑。这让他的手下人寒心。天下还不知道是谁的天下,再说 了,每一朝的开国皇帝不都是先封有功的将军大臣?公孙述倒好,革命还没胜利,就急着封儿子为王,这不是明摆着让那些在外战斗的将军和士兵寒心吗?别人的劝谏公孙述也不听,大概他觉得只有他公孙一家一姓能当官掌权,外姓人,靠边儿站吧。大臣们对此很有意见,抱怨声不绝于耳。

一个好汉三个帮,更何况公孙述还算不上好汉。在他还没有得天下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帮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得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