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台州抗倭之战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元末明初,我国沿海地区屡遭日本武士、浪人、商人组成的倭寇团体侵扰,广大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倭斗争,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朝嘉靖四十年,即1561年,戚继光曾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台州临海市)附近地区对倭寇作战,九战九捷,荡平浙江一带的倭寇,史称“台州大捷”。
1561年4月,倭寇从奉化东南登陆,进至宁海(今宁波市宁海县)以北地区,大肆烧杀抢掠。戚继光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倭寇目的是想吸引台州府、松门、海门等地驻扎的明军,调虎离山然后趁机侵犯台州。戚继光亲自率领主力至宁海,同时联合宁波海道总兵,两路夹击来犯倭寇。
倭寇探得戚家军主力前往宁海,台州城空虚,于是兵分三路进犯台州。一路犯新河,一路犯桃渚,一路犯健跳。为什么分这三路呢?因为这三个地方是倭寇侵犯台州府绕不过去的几个千户所。卫所制是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一般几个府作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百户所士兵人数为一百十二人。千户所为一千一百二十人,一卫大约五千六百人。
明朝时,台州府下辖宁海、天台、临海、仙居、黄岩、太平(今温岭)等县以及松门卫、海门卫、健跳所、桃渚所、新河所等卫所。
台州府治所临海,四面环山,西北部是天台山脉和西南部的是括苍山脉,中部是断陷盆地,交通不是那么便利。倭寇要想侵犯台州府治,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沿灵江而上,要么弃船登岸。沿灵江而上,先不说逆水行舟的困难,单是扼守海门江口的那么多士兵也不是吃素的。相对来说,弃船登岸兵分几路,进攻人数较少几个千户所,对有人数优势的倭寇来说,胜算还是比较大的。
多地遭侵犯,戚继光决定先剿宁海之敌,然后再转战健跳、桃渚,歼灭来犯之倭寇,同时命唐尧臣率海门、台州之兵救新河。
戚继光消灭宁海倭寇,立即救援台州,在花街遭遇从桃渚来犯的倭寇,将其歼灭。从健跳来的倭寇五月侵犯大田,在戚继光强势反击之下,欲向西逃窜至处州(今浙江丽水)。结果被戚继光埋伏在上峰岭的伏兵杀得落花流水。
而后,戚继光率军增援新河,在长沙之战中,将进犯倭寇一举剿灭。在戚继光的强势打击下,倭寇再也不敢大规模地进犯浙江沿海台州、温州、宁波等地。
此次九战九捷,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和戚继光采用正确的战术密不可分。倭寇几路进攻全面开花,如果应对不好的话,很容易顾此失彼,戚继光集中优势兵力,先将威胁最大的敌人迅速歼灭,然后快速机动,各个击破,应对得当又快又稳又狠,真不愧是大名鼎鼎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
可能你会奇怪,既然是台州大捷,为何是发生在临海市附近呢?这和台州历史上区划变迁有关。如今的台州市中心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从临海迁到椒江区去的。在此之前的历史上,临海一直是台州的中心,不管唐宋元明清也好,台州是州、郡、路、府也罢,台州的治所基本上都在临海。因此,今天你若想找台州古城墙、古建筑,只有去临海了。
古代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大都没有筑城的习惯,明朝时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地区倭患非常严重。为抵御倭寇侵犯,信国公汤和南下,在松门、海门等地设卫所,筑城派兵戍守,这些基础防御设施建设为戚继光等将领的抗倭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