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杨嗣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杨嗣昌是一个孝顺、有战略眼光、务实、不畏人言且能为崇祯背锅的人。
我在梳理崇祯朝历史,偏向于政治、军事、财政几方面问题。我集中读了《孙传庭疏牍》、《卢象升疏牍》、《杨嗣昌集》、吴甡的《柴庵疏集》、范景文的文集、《袁崇焕集》。现在在点祁彪佳、张国维的部分奏议。包括一些其他连续性的史料,逐渐感受到每个人的特点,这是从列传中体会不到的。通过对比,我总结杨嗣昌的四个特点。接下来就仔细说一下。
1、孝顺
杨嗣昌家族几代单传,杨嗣昌在担任关门兵备道的时候,父亲杨鹤因为在陕西与农民军作战失利下狱。杨嗣昌在当时就替父亲喊冤,“请代父死”。后来当山永巡抚、宣大总督依然为父亲喊冤,当兵部尚书、入职内阁大学士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儿子杨山松也很孝顺,估计是家学吧。
2、有战略眼光
在杨嗣昌入京任兵部尚书后,迅速抓住本质问题,要优先安内,也要加强边防。
所以在内地一改过去各自为政的传统,中央统一管理,议兵12万,用边军编制,马三步七,用饷280万,这是按照辽东军的军饷级别来募兵作战。战略上“四正六隅”,在1637年12月,发动总攻,取得巨大成功。
在陕西洪承畴、孙传庭取得巨大战果,在中原,各路起义军纷纷向熊廷弼投降。
3、负责且务实
在明末很多大臣务虚,白天参加参加聚会,写写诗歌,晚上发发牢骚,写写奏议。这奏议一般风闻奏事,无畀实用。
杨嗣昌在行事上坚持实用至上。安内优先、对清议和都是很实用的战略。训练战兵,提高军队调度与作战能力,地方推行裁练,实行坚壁清野。自然要扩大饷源。局势坏到这步田地,强兵就是根本,民心已经不可收拾。
努力做事在崇祯朝很少见了。
4、不畏人言且能为崇祯背锅
崇祯没有藩邸旧臣,很难实现内阁与司礼监如臂指使。臣子忠于大明而不是他,这就导致很少有人替他遮风挡雨,他也就越发孤独。
杨嗣昌能力属于中偏上,他的孝顺、有责任心,不惧舆论与领导一心、务实,这都是升迁很重要的特质,在崇祯十七年里,生前身后都获得崇祯赞裕也就他了。
而且他在任上也做了不少事:支持孙传庭清军清屯,确认应援战兵,议兵议饷、发动对农民军总攻击;训练战兵,培养决战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