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刘备被塑造成了一个宅心仁厚爱哭之人,在书中其有很多哭场的记载:
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云长大惊,随捉宋忠至新野见玄德,备言其事。玄德闻之大哭。玄德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肃惊曰:"皇叔何故如此?"玄德哭声不绝。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里面,刘备被罗贯中进行了精心的PS,以至于大家一提及刘备,第一反应就是其爱哭,然而,历史中的刘玄德,真的是个爱哭的男人吗?
当然不可能,怎么说,其可是让奸雄曹操都忌惮非常的枭雄之人,倘若整日哭哭啼啼,脂粉气十足,那像什么话?
那为什么刘备会被小说作者罗贯中塑造成这样一种爱哭的柔弱形象呢?
小说结构需要,欲扬先抑,让读者嗨起来
在古代,没有现代打脸流这种专业的说法,但欲扬先抑的写作思想已经很成熟了,罗贯中将刘备开局写得非常凄惨,没地、没势力、全靠流动作战,带着关张二人,白手起家,那是一个惨呀,这种境地,哭哭发泄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作为同是草根的读者群体,大家的起点都比较低,共同的弱势地位,这样写自然能够引起更多的共鸣,这样向下发展,随着主人公后来步步高升,频频开挂,又是火烧新野、又是赤壁之战,又是夺得汉中,爽点一波接一波,这样才使得读者阅之爱不释手。
而实际上,现实当中,刘备压抑的挨打经历在当时的年代中,是个很普通的现象,作为小军阀,被当时的大军阀曹操打败,被强悍的吕布抢走地盘,好容易投奔自己的同宗刘表,结果靠山又被灭了,看似过程很悲催,但当时被曹操碾压、打败、屠灭的地方势力,很多比刘备还要惨,有的更是宗族全被屠尽,相比那些势力,刘备除了坎坷点儿,整体还算幸运,因此其确实没必要整天去哭。
突出宅心仁厚皇叔形象
刘备的哭,更多是被罗贯中的正统观念所塑造出来的,大汉皇叔,那可是正统的象征,整个小说需要一个正面形象,而这种人自然要精致美化,仁厚、义气要怎么表现呢?就在这一掬清泪之中了,为兄弟而哭,为汉室而哭,为知己而哭,为同宗而哭,为自己的命运而哭,一系列的哭和委屈,堆积出来了正被邪压的委屈和无奈,让读者看到这里不禁为之叹息悲伤,从而期盼接下来会不会有奇迹发生呢?
然而刘备这哭哭啼啼的形象,若是真放到现实之中,肯定会被众人鄙视,但是读者们却非常吃这一套,你看人家刘备,多仁义,都哭了,仿佛刘备一哭,普天下都应该同情其似的。
而现实中的刘备是个什么形象呢?
其实三国演义也多少提及了刘备生猛的样子,作为枭雄的刘备,自然有其生猛的一面,其自然不可能靠哭来打天下,从刘备最初上阵对决的形象来看,三英战吕布时,刘备直接上去硬抗吕布,挥舞着双股剑,与吕布厮杀多时,这样的刘备更符合真实的情况,硬气、霸道。
刘备发起狠,张飞都得怂
作为蜀汉的一哥,刘备的地位超然众人,若是整天哭哭啼啼,怎么服众?而书中记载的几个事情,也能侧面看出刘备的严肃。
张飞,这哥们和刘备够铁了吧,然而刘备发起狠,万人敌的张飞也照样得怂,刘备平日里没少敲打、警诫张飞。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三国志》
刘备的铁石心肠,杀养子,眼都不眨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三国志》
若说刘备心软,仁厚,但杀起人来,却一点都不眨眼,虎毒尚且不食子,刘封说起来也是其养子,就这说杀就杀了,一点儿都没有犹豫,其表现出的更多是阴冷的政治家、枭雄的本色,跟小说中的仁厚、义气,根本没有半点关系,杀刘封的时候,刘备连流一滴眼泪都没有,真是铁石心肠。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的哭更多是文学渲染,现实中的刘备绝对是个铁石心肠的枭雄猛汉,不如此,也不可能在乱世之中,最终定鼎三国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