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赖皇帝刘邦是怎么让冒顿单于接受“和亲”的?他用了什么办法

大家好,说起汉高祖刘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鼓舞士气,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封侯拜相。

从夏王朝开始‘家天下’之后,出于私利,所有诸侯都延续了家族传承,将权利限制在血缘亲疏,以维持统治的长久,直到刘邦建立汉王朝,才打破这个上千年的魔咒。

刘邦出身农家,喜好江湖侠义,敬仰魏国信陵君,在秦国都城咸阳服徭役时,见到出游的秦始皇车驾,竟然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叹。

咸阳的富庶繁华,开拓了刘邦的眼界,使其不愿再为农耕所束缚,在沛县显得非常另类,终日游手好闲,整日与友人饮酒作乐。

刘邦没有营生,通常需要朋友接济,据说夏侯婴善于猎狐,而樊哙则贩卖狗肉,被称之为“狐朋狗友”,说明当时并非是完全的贬义,只是代称工作低贱而已!

除此外还有萧何、周勃、曹参、灌婴、周苛等,数十位志同道合的西汉开国元勋,皆心甘情愿追随刘邦,足见其能力超群,至少拥有非凡的人格魅力,而非单纯的市井无赖。

吕氏家族不仅在经济上全力支援刘邦,吕泽在刘邦落难之时率众归附,西汉建国又有诸多勋贵,如新阳胡侯吕清等攀附,加上姻亲的樊哙等,天下虽为刘氏,吕氏也有半数之功。

且吕后留守关中,协助萧何处理政务,逐渐帮助刘邦扭转颓势,在关中积累盛名,才能够请动“商山四郜”襄助,因此刘邦打消废黜刘盈的想法,与吕氏交恶对初建的汉王朝不利。

三十年间,中原大地从秦始皇横扫六国,到秦末的农民起义,再到楚汉争霸的惨烈厮杀,中原人口锐减,真正的百废待兴。

韩王信很早便跟从刘邦,但原韩国故地,不仅出产丰厚,还是东出控制诸侯国的咽喉,若是韩王信日后有所图谋,对汉王朝的稳定颇为不利,于是以太原郡仅三十一县,将韩国改封到山西。

在此之前,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荼毫无征兆的谋反,被刘邦迅速平定;公元前201年,楚王韩信被诬告谋反,削夺王爵封地改为淮阴侯;于此同时加封刘姓诸侯王,如刘喜为代王,刘肥为齐王等。

从富庶安逸的中原,迁到偏远穷苦的西北,整日担忧匈奴袭扰,韩王信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汉地与代地对韩国形成战略合围,当自己的武装与匈奴消磨,刘邦是否还能容忍自己的存在?

当匈奴10万铁骑南下,将韩国的都城马邑围困,韩王信向宗主刘邦求援,同时向匈奴求和,刘邦不仅没有发兵救援,反倒是斥责韩王信与匈奴求和之举,要求韩王信拼死力战。

韩王信到马邑不过数月,麾下兵将不过万余,步兵更是难与匈奴骑兵抗衡,城防既单薄又粮草短缺,刘邦的回绝等同宣告死刑,而投降匈奴尚有一线生机,无奈只能率众出降。

韩王信的投降,导致匈奴并长驱直入,攻克太原,随后攻克晋阳,对新兴的汉王朝造成巨大的威胁,汉高祖刘邦集结32万大军平叛,汉军与韩王信军力不成正比,韩王信于铜鞮惨败,部将拥戴赵利为王。

山西对于匈奴已经极为富庶,又是进攻中原的跳板,到手的肥肉绝不肯轻易吐出,冒顿单于遂派遣两万精骑增援屯守晋阳,汉王朝与匈奴,两个新兴军事强国即将交锋。

冒顿单于初立之时,被东胡所胁迫,后虽击灭东胡,又称雄西域,但匈奴的本部人口并未得到提升,相反更加分散于各地,白登之围时并未有援军记载,加之此前的战损,兵力仅有约十万。

汉高祖刘邦率军连战连捷,此时天降大雪,汉军对此预料不足,士卒冻伤坏死者不计其数,仿佛警告刘邦应当收军。

但军力上的绝对优势,及数支斥候的结论,都是匈奴兵少且弱,使得汉高祖刘邦认定,必须在匈奴增援到来前,歼灭眼前这支匈奴主力,以维持北疆长久的稳定。

就这样刘邦率领先锋约六万,紧追匈奴抵达平城,步入匈奴的包围网,汉军想要突围,却摆脱不了匈奴骑兵的追击,只能够列阵静待援军。

冒顿单于深谙兵法,知晓刘邦的价值,因此发动了猛攻,只可惜,马镫未装备前的骑兵,弓骑兵虽然机动灵活,但难以正面抗衡汉军步兵、骑兵、车兵的多兵种混合作战。

七天七夜的时间里,匈奴的数次冲锋,都被汉军顽强的击退,汉军主力逐渐逼近,和部众的巨大伤亡,令冒顿单于必须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可能带来的后果。

草原崇尚强者为尊,尚有浑窳、屈射、丁零、隔昆、乌桓等部,若匈奴本部遭受重创,难保这些部落会群起而攻,甚至匈奴左右贤王,也可能取代自己。

当陈平贿赂阏氏时,阏氏竟敢爽快的接受,证明是出于冒顿单于的授权,就这样双方达成默契,汉军悄然撤离,匈奴也勒马回军。

白登之围的失利,暴露了汉军对西北战事经验的缺失,进入平城这样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区域,面对突变至极寒的天气,后勤补给的缺失,造成伤冻者数量众多。

刘邦拒绝听从劝阻,致使前锋与主力脱离,好在樊哙、夏侯婴、周勃等各自统军,失去调度也没有慌乱,而是有序地向白登战场增援,对匈奴施加压力,策应刘邦前锋的突围。

前锋士卒在刘邦的指挥下,在后勤保障中断,环境艰苦的白登战场,给予匈奴主力以重创,他们的付出与决绝,令匈奴见识到汉王朝的军魂,再不敢轻视这个新生的政权。

战后刘邦没有推卸责任,厚加抚恤伤亡将士,刘邦认识到,以汉王朝缺少骑兵的现状,无法对匈奴这样的游牧政权,短时间实现彻底的打击,而匈奴虽然袭扰边境,却也不能伤及汉王朝根本。

真正威胁汉王朝中央政权的,是在楚汉战争中崛起,封疆裂土的异性诸侯王,他们既有野心又有实力,解决异姓王更加紧迫和容易实现,对苦心劝谏的娄敬加官进爵,并听从其建议,与匈奴达成和亲。

汉朝向匈奴“和亲”,刘邦在与匈奴休战的期间,废黜赵王张敖,诛灭陈狶与燕王卢绾,牵连梁王彭越,进而征讨淮南王英布,使得汉初分封异姓王,仅剩无足轻重又能震慑南疆的长沙王吴芮。

异姓诸侯王的减少,预示着汉王朝统治力的提升,各地百姓摒弃旧有封国的认知,加快了“汉”民族的思想形成。

汉王朝内部有连年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有异姓诸侯王的隐患;而匈奴征服草原各部,也需要时间融合与管理。

汉王朝与匈奴,战,则彼此消耗,容易被其他势力崛起;和,则互惠共赢,汉得良马匈奴得到财富,所以汉王朝与匈奴达成和亲,是双方当时最好的选择,没有盈亏之说。

而汉王朝更庞大的人口基数,更丰厚的资源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有利,为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扬威四海奠定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