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去世前给朱元璋送了一筐鱼,为什么17年后他才明白?

大家好,这里是知秀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这样说刘伯温其实不太准确,应该把明初和汉初来做对比。朱元璋和刘邦一样,都是起于最底层的皇帝,他们身边都有一批优秀的人才。

这两批人才中,有两个人是比较相似的,一个刘邦的军师张良,另一个是朱元璋的刘基。

当然相比于子房先生的云游天下,终老山林,刘伯温的结局就令人惋惜得很啊,当然这也跟他贪恋权位的性格有关。

公元1375年,也就是洪武八年,刘伯温偶感风寒,朱元璋派遣胡惟庸带着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后,照方抓药服用后,身体日渐沉重,病情加重。

此时,刘伯温还有点看不清形势,巴巴地找朱元璋去告状去了,认为是胡惟庸毒害他,结果朱元璋根本不接这茬,刘伯温终于明白什么个意思了,当年五月份,刘伯温在家乡病逝。

民间传说,刘伯温临终前,托人给朱元璋送去了一筐鱼

传说朱元璋看到这筐鱼后,第一重意思朱元璋很快就明白了,刘伯温将他自己比作这一筐奄奄一息,等待宰杀的鱼,祈求朱元璋饶恕他的家人,朱元璋看明白了,也就没有为难刘伯温的儿子。

第二重意思是十七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原定的皇位继承人太子朱标病逝,储君之位空缺,留在京城的皇子们相互争斗。

朱元璋猛然想起刘伯温送给他的那筐鱼的寓意,这天下就是一个大筐,众位皇子就是筐中的鱼,如果把网收得太紧,里面的鱼要争夺生存的空间,相互激烈攻伐,最后都会重伤而死。

朱元璋明白刘伯温的警示后,立马册封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命令京城的所有皇子全部出京就藩,不得滞留京城。

第三重意思,劝朱元璋善良,宽容勋贵功臣

刘伯温将自己和其他的明初功臣比作是筐中的鱼,天下已经安定,鱼儿已经失去了撒欢的环境。太平盛世下的开国功臣,就如同筐中的鱼,翻不起什么大浪,及时作乱,也是皇帝砧板上的鱼肉。

同时,将鱼儿养活在筐中,如果朝廷需要用人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发挥作用,筐中的鱼杀光了,朝廷就没有可用之才了。

所以刘伯温的第三重意思,其实是在提醒已经开始在举屠刀的朱元璋,刀下留情,待部下以宽容,切勿大开杀戒。

刘基病逝于洪武八年,当时朱元璋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勋贵清理,但是已经开始有功臣因为一些小错被杀害,而且刘基也认为自己是被朱元璋下毒杀死的。

所以他在临终前,其实是打算上书朱元璋宽容执法的,此事在他临终前交代次子刘璟时说:

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作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

刘伯温原计划由自己来写给朱元璋写这封遗言的,但是又想到胡惟庸肯定会从中阻挠,所以交代儿子,等胡惟庸倒台以后,再代替他上书给朱元璋。

不知道刘璟有没有上这道奏疏,但是从结果来看,朱元璋是肯定没有听进去,也没有明白刘伯温那筐鱼要表达的第三重意思。

第四重意思,分封政策,未来必定鱼死网破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但是很多文臣反对,认为必定会出现西汉“七国之乱”的惨剧。但是沉浸在自己美梦中的朱元璋根本听不进去,很多人因此而被杀。

作为学究天人,上算五百年、下算五百年的刘伯温,必定是清楚朱元璋这个分封政策的贻害无穷。但是在朱元璋当时铁了心要进行分封的情况下,也无法去明确表示反对。

所以他就以一筐鱼来警示朱元璋,分封子孙,子孙无穷,而天下有限,就像鱼筐一样,鱼筐的大小是固定的,放进太多的鱼进去,必定是筐坏掉,鱼死光的结局。

这是在提醒朱元璋及明朝皇帝,针对皇室子孙的分封政策,必须要提早考虑对策,或者参考汉武帝的推恩令,来限制皇室成员的繁衍和权力过大,危害王朝的根基。

同时的,朱元璋也根本没有看出刘伯温对他的这层警示,自以为子孙守卫边疆,就江山永固,没想到他刚死,燕王朱棣就起兵夺取了侄子的江山。

更加没有想到,他自己制定的皇室奉养政策,造成一种“养猪式”的恶果,宗室成员急剧膨胀,严重拖累了明朝的财政制度。

到明朝中后期,朝廷的财政收入,每年要花费达千万两之巨来供养各地的宗室,同时他们又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不承担赋税,造成明朝财政的急剧恶化。

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作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

刘伯温原计划由自己来写给朱元璋写这封遗言的,但是又想到胡惟庸肯定会从中阻挠,所以交代儿子,等胡惟庸倒台以后,再代替他上书给朱元璋。

不知道刘璟有没有上这道奏疏,但是从结果来看,朱元璋是肯定没有听进去,也没有明白刘伯温那筐鱼要表达的第三重意思。

第四重意思,分封政策,未来必定鱼死网破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但是很多文臣反对,认为必定会出现西汉“七国之乱”的惨剧。但是沉浸在自己美梦中的朱元璋根本听不进去,很多人因此而被杀。

作为学究天人,上算五百年、下算五百年的刘伯温,必定是清楚朱元璋这个分封政策的贻害无穷。但是在朱元璋当时铁了心要进行分封的情况下,也无法去明确表示反对。

所以他就以一筐鱼来警示朱元璋,分封子孙,子孙无穷,而天下有限,就像鱼筐一样,鱼筐的大小是固定的,放进太多的鱼进去,必定是筐坏掉,鱼死光的结局。

这是在提醒朱元璋及明朝皇帝,针对皇室子孙的分封政策,必须要提早考虑对策,或者参考汉武帝的推恩令,来限制皇室成员的繁衍和权力过大,危害王朝的根基。

同时的,朱元璋也根本没有看出刘伯温对他的这层警示,自以为子孙守卫边疆,就江山永固,没想到他刚死,燕王朱棣就起兵夺取了侄子的江山。

更加没有想到,他自己制定的皇室奉养政策,造成一种“养猪式”的恶果,宗室成员急剧膨胀,严重拖累了明朝的财政制度。

到明朝中后期,朝廷的财政收入,每年要花费达千万两之巨来供养各地的宗室,同时他们又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不承担赋税,造成明朝财政的急剧恶化。

可以说,如果没有明朝宗室的贪婪和索取无度,对朝廷财政和赋税体系的破坏,明朝是有能力延续更长时间的,朱元璋养鱼终于把自己建立的王朝给养完蛋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