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遇刺后,为什么没有追究此事?他是什么用意

你真的了解宋仁宗赵祯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有的时候,真相并不重要,如果非要追求真相,最后很可能只能让自己与身边的人痛苦。毕竟人生要想活得舒畅,很多身边的事就是不必去了解的,无所谓得失,那自然也就不会有大悲大喜,这样才是长寿的道理。深谙此道的郑板桥因此留下了举世闻名的“难得糊涂”墨宝。

历朝历代皇宫里都不缺少刺驾的戏码,毕竟再严密的外部防御也挡不住内贼。当然这些刺杀有些是真冲着皇帝的命去的,而另一些则是别有目的,比如连以宽厚闻名于世的宋仁宗也同样赶上了一次。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的一个晚上,宋仁宗赵祯当晚夜宿于曹皇后寝宫。正值深夜时分,赵祯被一阵吵闹惊醒,很快反应过来就要起床,但立即就被身边的曹皇后给拦住了。赵祯一直待在寝宫中没有出去,最后刺客也没能闯到皇帝跟前,被禁卫军给包围了,四个刺客颜秀、郭逵、王胜和孙利当场死了三个,只有王胜逃脱。

第二天,赵祯命令杨怀敏搜捕王胜,还叮嘱他要抓活的。就这么找了三天,人找到了,却没被带到宫里,而是毫无反抗的被杨怀敏当场格杀。随后赵祯却未深究将事冷处理,只罢免了几位皇城司官员,刺杀案就此了结。遇上刺杀险些丧命,再仁厚的皇帝也不可能宽大处理,而宋仁宗的行为就显得极为怪异。他到底在犹豫什么呢?对此专家表示,不想出丑。

我们先来捋捋涉案的相关人员。首先就是四个杀手,他们都是赵祯在崇政殿的贴身侍从。能被选拔为宫廷侍从的人都是家世清白的良家子或者官宦子弟,基本不会存在一些电视剧里“王子复仇记”的戏码,而且能贴身保护皇帝的,几乎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一批人。所以他们几乎一定是被人收买了。因为刺驾这种事情做的越隐秘越好,事前不可能让太多人知道,所以如果是外臣想要通过禁军这条线联系上他们可能会惊动很多人,而他们又因为常年待在皇宫里很难与外界接触,所以收买他们的人来自宫内的可能性更大。赵祯没有儿子,所以后妃有主使的嫌疑。

牵扯到这个案子中的后妃共有2人,一个是睡在赵祯身边的曹皇后,一个是赶来救驾的张美人。当骚乱发生的一刻,曹皇后表现得比赵祯更加镇定,下达了一系列指令,颇有大将风范。这并不奇怪,因为曹皇后出生于世家“真定曹家”,开国大将曹彬的后代,是名副其实的将门虎女,这点从她平时的作风也能看出一二。

另一个是赵祯最宠爱的张美人。张美人不同于其他嫔妃,她出生寒门,没有家族依靠,一直表现得文静柔弱,也正是这份气质让赵祯痴迷。当叛乱发生时,其他嫔妃都躲在各自的宫殿里不敢动,只有张美人敢来坤宁宫救驾。从理性角度分析张美人没带上禁卫军就敢只身前来对抗刺客,如果刺客真杀到跟前她甚至拖延不了一秒钟的时间,所以她的行为可疑吗?可疑。但是还不足以说明什么。

如果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分析,为救心爱的男人奋不顾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从一个投机者的角度来说,张美人救驾是一件天大的功劳,而且能在皇帝眼前留个好印象。果然,随后夏竦就立即请求皇帝给张美人与皇后相同的待遇,赵祯也很意动,但最后还是架不住御史们的口水,反而是夏竦遭到了贬斥。

既然两位娘娘都参与了此事,那众大臣争论的焦点也就放在了宫斗上。如王贽就表示这是曹皇后策划的一次刺杀,真正目的是为了打击张美人。但是如果是曹皇后主使,那如何牵扯到张美人身上呢?因为杨怀敏的存在。杨怀敏当时是侍奉张美人的太监,刺杀当天正好主管宫内的守卫,而且在追查刺客的时候还不顾赵祯的命令把刺客灭口。通过这个人,要扯出张美人并不难,甚至如果是曹皇后收买的杨怀敏,这出戏甚至可谓是天衣无缝。

但如果是张美人呢?其实从所作所为以及之后夏竦的助攻来看,张美人的嫌疑比曹皇后还要大一些,一旦成功,她就成了最大的赢家。而且对于一个小小的美人来说,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她应该比皇后更敢于冒险。并且这件事中赵祯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赵祯从头到尾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赵祯究竟在顾忌什么呢?如果这次刺杀的策划赵祯本人也有参与那就不必再说了;如果赵祯没有参与,那他首先怀疑的一定是曹皇后和张美人。赵祯很宠爱张美人没错,但同样需要曹皇后的势力,而且赵祯是能把感情与国家大事分的很清楚的人,不可能凭一己喜好就随意废立皇后。

所以如果主使者是曹皇后,那她的目标明显是没达成,对赵祯而言也没有损失;如果主使者是张美人,她同样没得到期望的待遇,赵祯同样不需要担心。这就是赵祯的高明之处了,如果把一切都挑明了,只会闹得后宫不宁,要么失去皇后后宫动荡,要么失去宠爱的女人,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传出去都是皇家丑闻,宋仁宗不想出丑那索性就当没发生过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