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假如明朝末年,魏忠贤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明朝是否还会灭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崇祯皇帝的一大政绩,是处死权阉魏忠贤并铲除其党羽。
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说法,说是如果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会落到后来的结局,有可能多延续几十年。
这种说法最初是怎么来的呢?一个太监说的。
据说李自成的起义军兵临城下时,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曹化淳对他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崇祯听得心下恻然,认可他的说法,并传谕收葬魏忠贤骸首。
但是,分析那个时期的史料及形势,就会发现曹化淳不会说这句话。就算他说了,崇祯也不会信。
一来,曹化淳和魏忠贤是对头,得罪了魏忠贤被发配到南京待罪,崇祯继位弄死魏忠贤之后,他才得以回到京城,继续侍奉崇祯。很难相像他会说魏忠贤的好话,不踩魏忠贤一脚就算他有度量了。
二来,崇祯刚愎自用,不是那种会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何况在魏忠贤这件事情上,他并没有做错。
崇祯帝的哥哥朱由校,就是那位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生平最大的爱好是木工,将朝政大事付于魏忠贤一党。他倒也不蠢,打着用阉党制衡文官集团的主意。
但是,魏忠贤太会玩弄权术,他的相好客氏又是朱由校的乳母,深得朱由校的宠信。两人一内一外,牢牢把持住了朱由校。
因而朝中局势渐渐失衡,魏忠贤权势滔天,人称九千岁,文官集团受到严重打压。
《明朝小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举朝阿谀顺指者但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头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更离谱的是,为了讨好魏忠贤,浙江巡抚潘汝桢奏请为他建祠堂,其他想谄媚魏忠贤的也纷纷请旨建祠。这什么概念?圣人活着时都未必有生祠。甚至还有人奏请魏忠贤配祭孔子。
由此可见,魏忠贤当时飞扬跋扈到何种程度。
朱由校膝下无子,驾崩之前,魏忠贤和客氏甚至还弄了些怀孕的女子入宫,硬说是他的。幸好朱由校的妻子张皇后对魏客二人深恶痛绝,才说服了他传位于异母弟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换言之,崇祯还没登基时,就和魏忠贤结下了梁子。魏忠贤若活着,他很难亲政。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魏忠贤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这种人,真的有能力延续大明的国运吗?
诚然,明朝的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党争。东林党、阉党、浙党等党派之间相互拆台,彼此抨击,弄得朝廷乌烟瘴气。直到崇祯自缢、明朝灭亡,南明小政权里都还继续党争,否则大好江山不会被满清夺去。
假设魏忠贤活着,并且得到崇祯的重用,他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遏制党争。但问题是,他本身就是一大毒瘤,毒害着明朝的政治生态。
正如崇祯帝所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如果任由他发展下去,说不定明朝灭亡得更快。
另一方面,明朝的终结不只是因为朝中出了问题,还因为遇上罕见的小冰河时期,极端天气轮番出现。自崇祯登基后,旱灾、蝗灾一波接一波的来,最后导致了各地大饥荒。
史书记载,河南在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之灾,“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然后“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还有瘟疫,也是动摇明朝的一大因素。崇祯十四年,京城一带“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在李自成等人的率领下迅速席卷全国,灭亡了明朝。
所以,如果要解决明朝的危难,首先得解决吃饭、瘟疫两大难题,和魏忠贤是死是活关系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