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四年黄河水变清,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雍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两条大河曾经发挥过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长江存在的意义之一,在于它是横贯中国东西的一条天然军事防御线,北方游牧部族南下占领中原时,往往会被长江阻挡在北方,因此长江可以称之为华夏文明的最为重要的一道保护屏障,对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功不可没。

而黄河的影响更为强大。黄河流经古代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地区,由于种种因素,导致黄河水患频发,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一次决口,汹涌的河水破堤而出,横扫千里,给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如何治理驯服黄河,成为一个让历朝历代皇帝都极为关注和头痛的问题。

关于黄河,曾经有一句古老的俗语:“黄河清,圣人出”。黄河源于青海,流经陕西、山西等黄土高原地区,两岸都是疏松肥厚的黄土地,剧烈的水土流失使得每年都会有几百亿吨的泥沙被冲入黄河河道,导致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颜色浑黄。但在某些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黄河某些区段也会出现突然变清的奇观。

在古人心目中,清澈代表光明、美好,浑浊代表阴暗、丑恶。古人从玄学的“天人感应”角度出发,认为黄河水变清是大吉之兆,因此留下“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流传千古。每当黄河水变清,古人都会视之为“天降祥瑞”,皇帝会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感谢天地神明和祖宗庇佑,并大赦天下,视之为天大的喜事。

但偶然也会有例外。雍正皇帝登基之初,经历了极为复杂激烈的夺位之争。登基之后,反对雍正的势力仍然在朝野民间暗潮涌动,各种污蔑雍正得位不正、弑兄杀弟的传言满天飞,搞得雍正焦头烂额。作为重塑形象、树立威望的手段,雍正在位期间非常重视各种“祥瑞”。各地官员抓住他这个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经常上报各种五花八门的“祥瑞”。

雍正五年春正月,康亲王崇安、河道总督齐苏勒上书皇帝,声称雍正四年十月十六到十二月十八,“黄河澄清六百余里,实为圣朝嘉瑞”。然而雍正的反应却令人始料未及。他在奏疏中批示:“不以为喜,实以为惧”,对黄河水忽然变清感到畏惧不已。他害怕的原因是“天人感应,捷于影响”,皇帝勤政爱民,会有“天赐祥瑞”,那么如果皇帝有什么失误,只怕上天也会降下灾祸以示惩戒,如此一来老百姓就要遭殃,所以他才会畏惧忧虑。

如果从现代气候地理学角度分析,雍正的害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科学研究认为,黄河水突然变清,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河流域发生严重旱灾,导致降雨量锐减,冲刷入河道的泥沙骤然减少。二是发生酷寒天气,导致黄河水大面积结冰,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淀,都会导致黄河水变清。而这两种情况,旱灾或者极寒,对于老百姓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都会导致严重的饥荒和灾害。因此黄河水变清并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吉兆,只是一种特定气候条件下的自然现象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