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知秀网小编来说说荀彧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加起来也有个五千年了,但是朝代的更换,离不开一些默默在那些个片区总经理身边的能人志士,历史上出现很多王侯将相身边大都聚集一帮谋臣,当然曹操也不会例外,曹操从起家到发家致富这个过程当中,身边聚集的人才感觉都数不过来,曹总也是喜欢收集人才的人,不是我说,就冲这一点,曹操能够从小主管升到CEO,那也不是一般人做的到的。其实从始至终,在曹操身边贡献最大的,笔者认为是荀彧。他作为一个谋臣为曹操无论是战略战术上还是政治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建树,同样也被曹操称为是自己的“子房先生”,曹操的大半生的几乎都是按照荀彧定的战略目标走的走的,个人认为这个战略目标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初出茅庐,被冠以“王佐之才”
荀彧的出身挺高,是历史名人荀子的后人,刚出道就披着“王佐之才”的名声,从古至今很多谋士都是在主君身边出谋划策,但是荀彧不是,很早就当官了。但是那时候权臣当道,就是董卓那个阶段,朝廷大权旁落,根本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于是辞官回乡,劝诫家乡人逃离战争之地,于是带领宗族投靠前往冀州去投靠袁绍,袁绍将他列为座上宾。但是荀彧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很快就看穿现在的主公并不是一个和自己一样有抱负的人,只是想着自己的一份三分地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军阀。有句古话说的好“良禽折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转瞬间又去了曹操那边,也就是这一个不起眼的转折,荀彧接下来的几十年都在努力的为曹操规划,帮助曹操实现人生目标。
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有雄心抱负的人,从刺杀董卓到陈留起兵,刚开始曹操的想法也是很简单,匡扶汉室,但是随着后来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他的想法也在逐步的改变,这都是后话,刚开始荀彧和曹操的想法都差不多,想着一起怎么匡扶汉室,此刻的曹操身边也是需要谋士为他来出谋划策进一步做大做强。给曹操制定了一系列的统一北方的战略目标和路线。巩固自己的战略根据地并以此进取天下,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帮助曹操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基本路线和方针。
机智多谋,计拿吕布离间袁绍
吕布是三国的第一猛将,他身边也有谋臣那就是陈宫,在攻打徐州这里,荀彧和陈宫互相斗法,但是终究是玩不过荀彧,最终徐州被曹操包了饺子,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荀彧,陈宫和吕布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里折戟沉沙,最终两人都被沉寂在了历史的小河沟里面。从此曹操的威势慢慢开始大量起来。
在消灭张绣、吕布之后,河北的袁绍开始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当时袁绍拥有大军几十万,而曹操加起来还不到十万人,军中很多人都畏惧袁绍不敢与其公开对抗,大家都认为攻打袁绍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荀彧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说袁绍也就是一个虚张声势的主,而且他那个人外刚内柔,而且遇到事情犹豫不决,成不了什么大事,况且荀彧早就在袁绍那里开始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袁绍的谋士许攸的到来便是证明了这一点,火烧袁绍的粮仓,袁军大败,从而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举荐人才,然志向未成,忧郁去世
荀彧在职期间为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荀攸(荀彧侄)、钟繇、郭嘉、陈群、杜畿、司马懿、严象和韦康等一系列谋士来服务于曹操,后面只有严象和韦康因为战事失败而被处决了,可见荀彧的心胸也是广阔的,能容的下其他人的存在,曹操的后面的谋士集团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荀彧的举荐。其中一些谋士我们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也都听说过。最厉害的也就属于司马懿了。
但是权利这个东西是最容易让一个人改变心志的,随着曹操的权利的不断增加,当时北方几乎被曹操统一了,对于一个奸雄来说,皇帝都在自己手中,曹操开始撺掇着皇位的方向,但是荀彧的劝谏终归抵挡住一个自负又有野心的曹操,这个已经距离他们当初的路线太远,从此之后,君臣二人,开始产生嫌隙,也就是这点,荀彧的出发点是始终要为汉臣,进而匡扶天下,终究还是没能实现,就在忧心大汉天下名存实亡的过程中,郁郁而终。
其实古代人的品格和志向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比拟的,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判断一位谋士是不是愚忠,但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时代是在走着的,要学会顺应时代,坚持自己的理想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看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