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王翦和白起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翦和白起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许多功臣都逃不过的宿命,他们为统治者奔波效劳,但最终总是会败给统治者的疑心。所谓“功高震主”,其实是多数统治者的心头病,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也由此引发。纵观历史,也有功臣能够保全性命、全身而退,就比如秦朝名将王翦。

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对秦朝统一六国功不可没。秦始皇就曾说过,自己能实现大一统,是因为文有李斯,武有王翦。在征讨六国的过程中,除去最弱小的韩国,消灭其他五个国家都是由王翦亲自率兵的,而他也因为赫赫战绩被人们称为“战神”。

在“四将”中,还有另一个“杀神”,就是白起。白起和王翦同为秦国将领,对统一六国都做出了贡献,可下场却截然相反:王翦功成身退,白起却因受小人挑唆被秦王赐死。身为“四将”之首的白起,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行为品格都在王翦之上,可为何王翦能够保全自己呢?

运气加成,秦始皇不喜杀功臣

白起辅佐的是秦昭王,即秦始皇的曾祖父。当时秦昭王命令白起带兵征讨赵国,但是白起以身患疾病为由,推辞掉了。范雎和白起有过节,一直想要除掉他,便借此机会向秦昭王进言,说白起对他不忠心。生性多疑的秦昭王听信了谗言,便赐死白起。

秦始皇虽然生性残暴,但是对于有功之臣却十分仁慈,一向不喜滥杀忠臣。李斯、蒙恬、王翦都是他的臣子,亦是帮助他横扫六国的主要力量。前二人虽然惨遭冤杀,但是凶手皆不是秦始皇,而是秦二世和赵高。

秦始皇在位期间,这些人都身居朝廷要职:李斯统领文官,蒙恬手握兵权。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受到的优厚待遇。

劳苦功高,挑拨离间铲除对手

铲除吕不韦势力后,秦始皇就独揽了秦国大权,而他启用的第一个武将正是王翦。王翦也不负众望,在领军十八天后就只率领一支精锐队伍连续占领赵国九座城池,让六国胆战心惊。在当时,军事水平能和王翦抗衡的只有一人,就是同为“四将”的赵国李牧。

王翦深知自己如果和李牧正面发生冲突,胜算其实并不大。打仗并非儿戏,哪怕是赌一赌都可能赔进无数条人命。想要百分百获胜,唯一的方法就是除掉李牧这个拦路虎。于是王翦偷偷收买了赵王的心腹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

收了钱的郭开也老实办事,使用反间计挑唆赵王和李牧的关系,成功让赵王怀疑李牧并杀了他。李牧死后,赵国再也没有能统领全军的将领,王翦率领秦军势如破竹,一举灭掉了赵国。

功成身退,表面爱财消除君虑

赵国灭亡后,只剩下楚国对秦国的威胁最大,于是秦始皇派遣王翦和李信去征讨楚国。在调配兵力时,王李二人发生了分歧,毫无作战经验、刚愎自用的李信只开口向秦始皇要了二十万兵力。但王翦深知楚国家底深厚,二十万人远远不够,便赌气不参与作战。果然不出所料,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亲自登门求王翦出山。

可谁知,王翦狮子大开口,张口就向秦始皇讨要六十万兵力,这基本上是倾全国之力!但是秦始皇再三斟酌后还是答应了,于是王翦又提出了第二个条件:希望秦始皇能给赏赐给他皇城附近一所豪宅,配以万亩良田。

在古代,君子讲究矜持,开口要钱的事情实属罕见。而王翦在战争的紧急关头索要财物,这让当时许多人都替他感到羞耻,就连随他一起出征的战士也瞧不起他。

在多数人看来,这是没出息的行为;可实际上,王翦却巧妙利用了秦始皇的心理,让他误以为自己没有野心,只是个爱惜财物的庸俗之人,从而让秦始皇对他卸下防备之心,避免因功高盖主被君王反噬,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

拿了钱的王翦办事相当得利,一举歼灭了楚国。等到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有意要封他为大将军,让他掌握军事大权。此时王翦却又提出了辞职,选择退隐江湖,安度晚年。

王翦虽为一代武将,但是嗅觉相当灵敏,他明白“伴君如伴虎”,功成之时全身而退方为上策,于是创造出自己爱钱的假象,故意污名化,让君王消除疑虑。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大肆屠杀前朝旧臣,朝堂之上又是一番腥风血雨,而王翦之所以能幸存,完全是多亏了爱财这个性格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