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之战中乾隆处死三位高级官员,背后真正原因是?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乾隆十年的四月,时任川陕总督的庆复慌慌张张给清高宗乾隆发来急奏,四川金川一带,多次发生藏人到处抢掳,就连清朝士兵也未能幸免。大清已经到了“实非用兵不可”的紧急地步。收到川陕总督的紧急奏报,乾隆才知道形势十分已经十分紧迫。

乾隆在会同军机处后,连发两道谕旨,决定立即调庆复回京任职,同时任命张广泗为川陕总督。第二道是宣布派兵进剿大金川。虽然金川这个地方 “东西长二、三百里,横约数十里,口不满万人。”其地理位置非同寻常。此地与十多个土司地区接壤,加之该地形情况复杂,金川内部,经常发生内斗,严重影响当地稳定。此前乾隆尚且没有下决心发动军事行动,还发下谕旨给川陕定调:“如单小小攻杀,事出偶然,即当任其行消释,不必遽兴问罪之师,但是无犯疆圍,不致侵扰,竟可置之不问。”《乾隆实录》

这种态度,与乾隆登基之初的“宽仁”风格有着密切关系。大清在雍正十三年的紧张运动中,这台巨大的机器终日高度旋转,为此这个年轻的皇帝决定减缓运转速度。在乾隆登基的第二年(1737),大金川土司与革布什咱土司辖地,双方出现严重冲突。二年后,杂谷、沃日的名号土司又三次攻劫大金川;当时的川陕总督鄂弥曾专门给乾隆呈递奏折希望进行出兵弹压。新皇帝一切以平稳过渡为原则,不希望这次没有把握的战争干扰他新政的推进,最后乾隆否决了他的建议。经过十余年的心理准备和战机筹划,乾隆决定派战场经验丰富的张广泗出任川陕总督,因为他有多年丰富的苗疆事务经历。 “西南保障,实卿堪用”,并对他面授机宜说:“大抵番蛮与苗性相似……务须通盘计算,为永远宁谧之图。《乾隆实录》很明显,乾隆对他的任用就是要实现一劳永逸,彻底清除边患。

然而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小小的金川却让大清损兵折将,迟迟没有任何战机上的进展。作为主帅的张广泗向乾隆奏报时,将战败责任推给将领张兴“昏懦无能”而他自己仅仅承担“失察之罪”,请求乾隆将他“交部议处”,又要再给予兵力支持1万人,武器装备上增加100门大炮,同时增加饷银100万两,并向乾隆承诺在夏秋之间一定能凯旋而归。乾隆十三年春天,春寒陡峭,万物复苏,也寄托了乾隆对西线作战的希望。对于张广泗的承诺,乾隆觉得并非没有道理,于是对其加大支持力度并选派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作为经略,赴前线指挥。

战争是个放大器,他清晰地放大了这些将领的军事能力,战争的进展让乾隆大为震惊。在用兵二十多万,耗费饷银两千万两之多却又换来了一纸战败的奏报。由于清军严重缺乏高原作战经验,清军几乎多次遭到毁灭性打击。3000余清兵被打的抱头鼠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丢盔卸甲而四处溃败。乾隆收到战报,异常震怒,他不能理解 “即不能以一当十,亦何至三千之众,不能敌贼番数十人,而至闻声远遁,自相蹂躏,此事实出情理之外,闻之骇听。”乾隆怎么也想不通,双方军力对比,清军战斗力再弱也不至于三千多人打不过几十人啊?此时他已经对对曾非常信任的讷亲、和张广泗彻底绝望。谁知祸不单行,没几天,乾隆再次收到讷亲、张广泗联和报告:“大金川兵二三十人夜袭杂谷营卡,趁土汉官兵熟睡,偷袭营盘,杀死兵丁,抢去炮位。”乾隆气愤至极指出:“则其平日毫无纪律,视同儿戏可知……总由军纪不明,以至无一人合宜,殊非朕本意所及料也。”《乾隆实录》

这场战争从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开始打,金川用兵二年有余,所费饷银2000万两,却让土司打得丢盔卸甲抱头鼠窜,整个清朝的脸都被他俩丢尽了,甚至严重损害了自尊极强的乾隆脸面。为此他决定将讷亲和张广泗立即逮捕,只用十天时间就走完了审讯过程。乾隆以“玩兵养寇,贻误军机”罪名将张广泗革职,交刑部审理,令侍卫富成押解回京。由于对战场情况充分不能理解,这年年底,乾隆在瀛台亲自审理张广泗,在听完张广泗的回对后,乾隆才明白,两次给他的战机和承诺最后张广泗始均避重就轻,绝口不提自己失利责任,将战败要么退给别人,要么就是金川如何易守难攻作为逃避罪责的借口。 乾隆越听越气,最后决定以“狡诈欺罔,有心误国,情恶重大”,决定处死张广泗。为了平息舆论,他将自己曾最宠信的心腹讷亲以“退缩偷安,劳师糜饷”这个曾经最器重的首席军机大臣讷亲绑缚军营,被赐了一把“遏必隆刀”,让他自己自尽,而前任陕甘总督庆复也被赐了一条白练,悬梁上吊。

这场看似弹丸游戏的战争,开始让帝国所有人感到震惊,这并非只是因为战败,而是因为一场类似游戏的战争让清朝的二位大员和一位军机大臣丢掉脑袋,在整个清朝的战争史都均为罕见。

这场战争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一起处死三位清朝高层官吏,那么除了战争之外的因素,是什么让乾隆忽然翻脸,变得残酷嗜杀?乾隆十三年前,别说要处死位高权重的大臣,就是对于全普通的死刑犯,乾隆能不处死的,尽量不处死。到了乾隆十三年秋审的时候,他突然一改以前风格,对死刑犯大批勾决,并且连带所有贪污挪用官吏全部进行处死,这一年被处死的官员级别和数量都突破了整个清朝的最高人数。

那么是什么引起乾隆巨大震怒,走了一个罕见的极端呢?

因为这一年是乾隆一生最痛苦的一年。在登基之初,乾隆就对这个十三年有许多不详的预:“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乾隆实录》对于这个“十三年”乾隆一直非常忌讳,甚至让他胆战心惊。

巧合的是,这年,他最珍爱的孝贤皇后富察氏因病在山东路上去世,丧偶心态让乾隆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乾隆亲自办理丧事,几天内不举行任何朝会,这在其登基的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早年的乾隆为政相当勤勉,整天 埋 头 于 千 头 万绪的 棘 手 事 务 中处理 堆积 如 山 的奏折。赵 翼 记录下 了 乾隆 帝勤政的情 形“上 每 晨 起必 以 卯 刻… … 自 寝 宫 出每过 一 门必 鸣 爆 竹 一 声。余辈 在直舍遥 闻 爆竹声 自远渐 近,则 知圣 驾 已 至 乾清宫计。是时尚须嫩 烛 寸 许,始天明 也,余辈十 余 人阅 五、六 日轮 一 早班已 觉劳苦,孰知上日 日 如 此”这 是 乾隆平 常 没有紧急事务的情 形,皇后之丧让他改变了从未有过的生活节奏的精神状态。

有的官员因为在百日内剃头,乾隆认为他们这是对皇后的大不敬,一怒之下处死湖广总督,革去了湖南巡抚、湖北巡抚的职务,从大学士、总督、尚书、巡抚不下百名,这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政坛。“乾隆十三年、十四年,为高宗生平的第一变,由寅畏小心,一切务从宽大而一变为生杀予夺,逞情而为。”《清朝的皇帝》

这也解释了为何金川之战一下子将三位主官全部处死的原因。对于金川之战的惨痛教训,乾隆也开始认识到清朝军队的实战能力,为此他特发谕旨,“今后关系军务的犯人,要从重处理,少假借。”不”武官临阵畏惧者,一律不得保全首级。

虽然诛杀武将的乾隆十三年是场特大情绪风暴,但通过金川之战的失利,乾隆认识总结了许多教训,即军纪废弛,因而他加大力图开始进行整顿,由此成了清朝此后中期军事实力逐步增强的转折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