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霸先不是篡位上位的 为什么还说陈霸先得国最正

对陈霸先得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南朝四个朝代中,陈朝国力最弱,疆域最小,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忽视和轻视。人们对陈朝最熟知的是荒淫无度的陈后主。其实陈朝和宋、齐、梁相比,是唯一没有出现暴君的朝代。五位皇帝中陈文宗和陈宣宗都是相当有作为的君主,而开国皇帝陈霸先更是“奇才远略”、“雄杰过人”。明朝归有光称他“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称他“从来人君得国者,无如陈武帝之正者。”

出身寒门,是南朝南人第一个执政并称帝者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吴兴(今浙江长兴 )长城下若里人。《陈书高祖记》说他是 汉太丘长陈寔之后,此说可信度较低,《南史陈本记》则索性直书:“其本甚微,自云汉太丘长陈实之后也”。

《南史·陈本记》记载陈霸先:“少倜傥有大志,长于谋略,意气雄杰,不事生产。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 ”从“不事生产”这点看,家里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应该不是贫苦百姓出身,而是庶族地主阶层。

陈霸先和刘裕虽然都是出身寒门,但他俩代表的社会阶层也有所不同:刘裕是侨人(北人)杰出的代表,陈霸先是南人杰出的代表。当时的社会结构分为:侨人、吴人和南方土著,吴人和南方土著合称为南人。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士族(侨人又高于吴人),其次是普通侨人和普通吴人,最下等的是江南土著。

陈武帝

东晋衣冠南渡之初,北方士族是过江龙,不得不取悦和依仗南方士族共同执政。近百年后北人的势力日渐巩固,桓温和刘裕又相继立功,声威大震,再也不以南人为意。宋齐梁三朝皇室都是北人,北人执政,将南人摈弃于政治势力之外,南人受重用的甚少。

陈霸先在广州就开始招揽罗致人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南人寒门军事集团,徐度、侯安都、周文育、陈茜、沈恪、杜棱等,都是南人。 公元555年,陈霸先抓住时机,发动兵变,袭击杀死了王僧辩,重立梁敬帝,开始执掌梁朝国政。自东吴灭亡后,这是南人在东晋南朝第一次执政,代表了广大南方人的共同心愿,标志着南方人在政治上的崛起。

从村官到马上皇帝

一、早年经历

陈霸先家虽然在当地也算大户人家,但和士族相比,依然是“寒门”,所以干工作要从最基层干起,陈霸先第一份差事是当地的里司(村官,《水浒传》里晁盖也干过这个),后来还干过管油库的小吏。

陈霸先的第一个贵人是梁武帝的侄子萧映,萧映当时是吴兴太守,陈霸先给萧映当传令兵。因工作勤勉,陈霸先得到了萧映的赏识,萧映曾夸奖他:“此人方将远大”。

萧映调任广州刺史,陈霸先跟随赴任,这时陈霸先已官升中直兵参军,成了手握兵马的武将。期间,陈霸先屡立战功,官位也节节攀升,先做西江都护,后来又当上了高要太守。

二、南平百越

公元544年,广州爆发叛乱,广州被叛军包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大败叛军。梁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特意派画师到广州,画下陈霸先的画像带回建康。不久,陈霸先的老领导萧映病逝,陈霸先十分悲痛,主动要求护送萧映的灵柩回建康。陈霸先的忠诚,引得梁朝上下嗟叹不已。

公元545年,梁武帝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陈霸先运筹帷幄,举措得当,经过三年苦战,终于除掉了以李贲为首的地方分离势力,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约今北越全境)。这就是史书所说的陈霸先功绩之一“南平百越”。交州平定后,虽然陈霸先战功卓著,但还是原地不动,依然领西江都护、高要太守,只添了一个督七郡军事的军职。

三、讨灭侯景

公元548年,萧梁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乱,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侯景之乱。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东魏降将 侯景 举兵反梁,十月渡江包围了台城(宫城)。侯景过江时兵不过八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尚有男女十多万,士兵二万多,各地援军奔赴到建康的三十万。虽援军云集,但没有统一指挥,又勾心斗角,成了隔岸救火。次年三月,侯景攻破台城后,纵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繁华的建康城尸横遍野,血流漂杵。梁武帝病饿死后,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 大宝二年(551年)七月废梁简文帝萧纲,立萧栋为帝,十一月又废萧栋 自立为帝。

经过侯景之乱,繁华的江南大地已成为人间地狱,江南文明已到了摧毁殆尽的地步。在此紧要关头,是陈霸先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护了华夏文明。

陈霸先得到台城被围的消息后,立即准备救援。当时的广州刺史元景仲,也是北魏降将,准备响应侯景。陈霸先当机立断,举兵对抗,元景仲兵败,自缢身亡。陈霸先迎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没想到萧勃也是心胸狭窄之人,只想叫陈霸先帮他守住地盘,面对萧勃的威逼利诱,陈霸先痛哭道:“今京都覆没,主上蒙尘,君辱臣死,谁敢爱命!”没有办法,陈霸先只好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帐下,受其节制。

陈霸先被萧绎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于大宝二年(551年)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八月准备与萧绎部下都督王僧辩会师。由于陈霸先名声在王僧辩之上,故王僧辩心存畏忌。当时,王僧辩等荆州各军正好缺粮,情势不妙,陈霸先为表示诚意,迅速馈送三十万石给荆州军,这打消了王僧辩的顾忌,也为陈霸先赢得了威信。

大宝三年(552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四、北逐逆虏

公元554年, 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和王僧辩共同奉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梁朝新的君主。这个时候北齐趁火打劫,送回了拘押多年的梁朝宗室萧渊明,并要求立萧渊明为帝。其目的就是立一个受自己摆布的傀儡皇帝,鲜卑人就会兵不血刃吞并梁朝。对此陈霸先坚决反对,而主持朝政的王僧辩却被北齐吓破了胆,废黜了萧方智,让萧渊明登基。王僧辩一意孤行,陈霸先苦劝无效。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陈霸先毅然起兵,突袭建康,杀死了曾经的盟友和儿女亲家王僧辩,萧方智重新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揽梁朝军国大事。

当时的梁朝四分五裂,危机重重。王僧辩被杀后,其余部起兵反陈霸先。淮南被东魏侵占,四川被北齐攻取。地方上还有王琳、萧勃等大小藩镇割据觊觎中央政权,高洋的北齐更是虎视眈眈。北齐分别于公元555年和556年,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梁朝。在危难关头,陈霸先尽显英雄本色,纵横捭阖,部署有方,平定了地方叛乱,特别是两次抗击北齐的巨大军功,让陈霸先声望如日中天。

梁太平二年(557年)十月,梁敬帝萧方智 禅位于陈霸先,陈霸先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陈霸先是名副其实的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的“马上皇帝”,称帝后也不得不奔波于疆场之上,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吕思勉的赞誉

吕思勉和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他在《两晋南北朝史》说:“江陵既陷,建业复危,斯时之中国,几欲不国矣,梁任公曰'旷观我国之历史,每至群阴交构,蜩螗沸羹之际,则非常之才出焉',则陈武帝其人也。”“从来人君得国,无如陈武帝之正者”。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可能是中华文明中最温情脉脉、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话。到了封建帝王时代,“禅让”其实就是“篡位”。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形式夺取皇位的有曹丕、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萧衍、杨坚、李渊、赵匡胤等十多位帝王,同样是“篡位”,为什么吕思勉要说陈霸先得国最正呢?

前面提到了陈霸先是马上皇帝,他的天下不是靠着阴谋权术篡夺的,而是靠着枪杆子打下来的。当时梁末政局动荡,整个南方政权都处于危难之中,北方的鲜卑政权对梁朝虎视眈眈,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君主,陈霸先还拘泥于封建的纲常伦理的话,难免会落得和梁朝共同灭亡的结果,遭殃的还是人民。所以陈霸先称帝,既是时局所迫,也是民情所需。

吕思勉说:“人君之责,在于内安外攘而已,当强敌侵陵,干戈遍地之际,岂可以十余龄之稚子主之哉?”陈霸先在梁末的历史大变局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对内荡平侯景,平定叛乱;对外抗击北齐,抵御外侮。和其他“篡位”的皇帝相比陈霸先更得人民拥戴,做皇帝更为名正言顺。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吕思勉先生编写《两晋南北朝史》的时代背景。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身处沦陷区的吕思勉高度评价陈霸先“克敌卫国”,“有存亡绝续之功”,显然是出于激扬民族主义的爱国情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