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盛行文字狱,雍正时期最为严厉,作诗著书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杀身之祸。接下来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都知道,这是说清朝文字狱的。
一缕微风吹拂桌案上的书页的唯美的意境的诗,却成为了诗人徐骏犯“大不敬律”之罪的证明。清朝时期的文字狱空前绝后,且大多以夸张荒谬的冤案为主。
古往今来,皇帝们为了加强对于民间百姓的统治,更为了限制上层大夫的权力野心,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文字狱。之所以会闹这么一出,最主要还是因为清朝最初在建立的时候,反抗的声音本就强烈,康熙帝在位期间就创下了20多次文字狱;而雍正帝的皇位又是千方百计夺来的,在对兄弟的处理方面无论如何都会遭受非议,于是也实施了20多次文字狱。
顾颉刚:
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但凡事都有例外,说来也离奇,有人会仅仅因为“清风”二字丧命,而有些人是真的违背了封建教条,犯了大不敬之罪,却得以逃过生天,其中以汉臣尹嘉铨的事迹最为传奇。
尹嘉铨是乾隆年间的一位道学先生,专门讲授《诸子集注》,当时小有声名,官至三品朝臣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尹嘉铨退休回到老家。
乾隆继位后,尹嘉铨迎来了自己的际遇,得到了乾隆帝的赏识,并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几十年之久。于是尹嘉铨开始以名儒自居,写出来文章越来越狂妄。
不过,尹嘉铨善于拍须溜马,乾隆帝也附庸风雅,很欣赏他这一套。直到1781年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也没有出过事。但让人意外的是,尹嘉铨回到家乡还意犹未尽,贪恋权势,已经高龄70岁的他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尹嘉铨却还想着再争取个孝子的名头,于是便给乾隆皇帝写信想要为父请谥和从祀。不曾想,就是这个“请示”,却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尹嘉铨退休还乡的第二年的四月,乾隆皇帝西巡五台山,驻跸保定。道学先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接驾盛典,近在咫尺,何况自己又是乾隆帝的一名老臣。”无奈当时直隶总督那些地方官都不愿他出场,谁愿意多一个人来分享一份“皇恩浩荡”。
尹嘉铨为了见乾隆皇帝,竟然昏了头想出个办法:就是作为孝子,得为自己已经入土的老父亲尹会一做点什么。于是他决定:一,父亲曾经得到皇上的褒奖,请求皇帝赐给谥号。二,让父亲与开国名臣范文程一起从祀文庙。如果乾隆帝恩准,那自己不是既做了孝子,又可以大出风头,在博野的父老乡亲面前风光无限。
不得不说,尹嘉铨想的太周全了,只是他完全没有考虑过乾隆的感受。因为他和乾隆之间的君臣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深。当时乾隆就对其一顿呵斥,但尹嘉铨没觉得什么丢脸,再次恬不知耻地上奏。
在上奏的文章中,乾隆发现尹嘉铨被朝廷给抓了起来。审讯他的人纷纷要求将其凌迟处死,乾隆帝觉得他还不至于判这么重的刑,于是改判了个处绞立决。就在他要上断头台的前一晚,吃上了最后一顿丰盛的晚餐。尹嘉铨的断头饭菜有3杯酒、两片肉,他在吃的时候故意豁达畅饮,一点也看不出他的张扬的神态,反而显得豁达。
狱卒们将此事上报了上去,乾隆见尹嘉铨做出如此坦然,便开始产生了动摇,害怕后人会因为指责他仅仅因为“古稀”二字就给老臣判刑。于是,乾隆最终上面了尹嘉铨,只是可惜的时候尹嘉铨虽然留下了名,但家产全被抄光,他也在第二年在郁郁中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