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养生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呢?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养生”这个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甚至发展为一个产业的词语,本来出自《庄子》。在古代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仅仅是吃饱穿暖就已经很难得了。所以提倡养生的人,大多是社会上流阶层,也就是士大夫以上的人物。

他们得享高官厚禄,自然希望可以延年益寿,多享几年清福。于是针对达官贵人的养生手册大行其道,有趣的是,很多贵族手握秘诀却做不到,以至于早早死去。反而是懵懂活着的百姓中,有的人反而无意中达到了长寿的标准,得以延年益寿。

其实说起长寿秘诀,总结起来无非饮食、运动、心理三大因素。关于饮食,古时的人就提倡菜肴荤素搭配,非体弱需要,少吃或不吃太过油腻的食物。

除此之外,古人尤其倡导“循季而食”。以当季的农产品为主要食材,这样不但确保了食材的新鲜,也暗合遵守自然和谐的道理。至于运动,更是以历代中医为榜样,制定了一系列的警示内容。

这些内容被民间简化传播,比如“饭后百步”,“安步当车”等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运动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无论是中医学派还是道家,都编写了许多易学易懂,又暗含强健身体功效的“健身操”。

如宋代开始流传开的“八段锦”,还有名医华佗所编“五禽戏”。这些充分但不剧烈的运动方式,代表着古人在运动方面的智慧结晶。

说到心理原因在健康中所占的份额,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已经十分重视了。比如古代文人就崇尚运用“入定静思”、“闲赏花鸟”、“交友逸游”等方法,陶冶情操,摒除杂念。

而民间更是有“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可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更是有一首《莫生气》,流传于人们口中,而这位作者的观点和笔触,可以看作是古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传承了。

虽然古代的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可是这种深厚积淀的弊端同样明显,那就是不利于传播。于是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民间,这些精髓就被以俗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比如那句“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那么所谓的两不要是指什么呢?众所周知,早上是一天之中的开始,所以这个时间段对于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时间如果有所疏忽,可能影响到人一天的状态,甚至会危害健康。

首先,早晨起来不要不吃早饭。不吃早饭的危害不小,不但会让人的大脑缺乏营养,从而影响到上午的工作,而且也会影响到午餐的食欲。久而久之,还会引发胃部和胆结石等疾病。对于古人来说,除非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否则倒不至于经常不吃早饭。

但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社会的现代人来说,似乎为了多睡一会,或者早点赶上班车地铁,不吃早饭已经成了习惯。不过为了工作而牺牲健康,又何尝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呢?

其次就是,早起不要剧烈运动。太过剧烈的运动会导致身体疲劳,从而影响到食欲和精神状态,甚至也可能一天都处于疲惫状态,影响工作与生活。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和经验的人来说,简单的慢跑、做操就可以起到活络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了。而高对抗的球类或者竞技类项目,就显得不是那么合适了。

说完了一天之始,我们再来说说一天之终,也就是睡前的时光。中国人常说的“善始善终”就是如此,如果以每一天为一个小循环的话,那么在入睡之前,就是人每天最后的清醒时间了。

因为后面衔接的,是重要的睡眠时间,在睡前做的事情,很大概率会影响到睡眠质量。所以在睡前有几件事情最好不要做,因为睡眠不好,是引起大部分身体和精神疾病的罪魁祸首。

首当其冲的就是不宜晚睡,对于现代人来说,晚睡似乎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城市人口的标配。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争夺着人们的注意力,辛苦工作学习了一天的人们,总是喜欢利用睡前的时间做点自己的事。

但正是因为普遍的晚睡,也让人们普遍的处于睡眠不足之中。还有一点不宜,就是睡前不宜情绪过于亢奋。这个亢奋包括大喜大悲,愤怒哀叹等等,凡是会让情绪产生巨大波动,影响正常睡眠的举动,都尽量放到次日处理最好。

后两点不宜则是,不宜过量饮酒和不宜过量进食。喝醉后入睡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大醉在睡眠中呕吐,阻塞呼吸道可能会导致危险,所以饮酒适度为宜。另外睡前吃的过饱,不但会让脂肪大量淤积,导致快速肥胖,也会为肠胃造成负担,危害消化系统的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