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策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孙策(175年—200年5月),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东吴开国皇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曹操奏许朝廷任命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对于东吴的基业,孙策可以说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安五年(200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那么,问题来了,孙策明明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把东吴主公的位子传给孙权呢?
一
首先,根据陈寿《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对于孙策来说,拥有孙绍这一个儿子。公元200年,在孙策去世的时候,孙绍不过是一个孩童,年龄在10岁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元182年出生的孙权,当时的年龄在18岁左右。从年龄上来说,孙权更适合继承江东主公的位置。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孙策去世之际,处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历史阶段。就江东孙氏来说,在外部要面对曹操、刘表、刘备、袁绍等强劲的诸侯势力。
二
其次,就内部来说,孙策虽然平定了江东,但是,就士族林立的江东,孙策还没有拥有比较稳定的根基。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孙策最后还是被忠诚于许贡的三个门客谋害,究其原因,在于孙策想要率领士兵北上中原,这严重损害了江东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有了刺杀的结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孙策如果执意让孙绍即位,很可能成为江东世家大族的傀儡。对此,想必智勇双全的孙策应该非常清楚。所以,权衡利弊之下,孙绍显然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最优人选。
三
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虽然也不过18岁,但是他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建安元年(196年),在孙策收得丹阳、吴、会稽三郡之后,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令。对于当时的孙权,已经在江东将领中积累了一定的威望。在孙策临终前,把孙权叫到了身边,亲自给他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四
最后,在东汉末年这一历史阶段,因为皇帝不少都是年幼即位,比如汉灵帝、汉献帝等。对于这些年幼的皇帝,基本上成为董卓等权臣手中的傀儡。针对这一情况,孙策自然不会忽略。所以让孙权继承自己的位子,正是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而且,孙策为孙权留下了周瑜、张昭这两位大臣来辅佐,也是希望平衡孙权手下大臣之间的权力,以此确保孙权可以逐渐掌握江东的大权。当然,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孙权确实成为匹敌曹操、刘备的一方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