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称帝后,为什么没有杀过开国功臣吗?

光武帝刘秀在“云台二十八将”等功臣的辅佐下,建立东汉王朝。刘秀在位23年期间,没有杀过一位功臣,也没有一位功臣造反,君臣关系非常融洽,因此后人称赞“君臣交尽其美,唯东汉为盛焉”。那么刘秀称帝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杀戮开国功臣呢?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般而言,皇帝屠杀功臣的原因有两大方面,其一是皇帝方面,比如说皇帝为巩固统治,才屠杀功臣的;另一方面来自功臣方面,比如说功臣居功自傲,为非作歹,往往会引来杀身之祸。光武帝刘秀自不必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贤君,对待功臣非常宽厚,另外这还与东汉功臣一特性有关!

与西汉、明朝的开国功臣不同,东汉开国功臣们多了一项特性,这也是他们保命的关键所在。史学家赵翼总结道:“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也就是说东汉的开国功臣大都有儒者气息,文化素质很高。

比如说邓禹,“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早与光武同游学”;冯异“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贾复“少好学,习《尚书》,事舞阴李生”; 耿弇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老子》;朱祐“初学长安,光武往候之”;其他诸如王霸、耿纯、刘隆、景丹等都曾游学长安,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

反观屠杀功臣比较严重的西汉、明朝,他们的开国功臣大多出身市井无赖,或者是社会底层,文化素质很低,许多人都不识字。这些人成为开国功臣后,仗着有免死铁券,大多居功自傲,横行无忌,为非作歹,这方面比较严重的是明朝。朱元璋为提高功臣们的素质,甚至专门找人给功臣们“上课”,但无济于事,正因如此明太祖对功臣们始终不放心。

而在东汉则没有功臣为非作歹的事情发生,因为这些功臣们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懂得进退的分寸,政治智能很高。比如有一次皇太子向刘秀请教攻战之事,刘秀引用了卫灵公与孔子之间的一段故事,然后说“此非尔所及也”。消息传出后,邓禹等开国功臣纷纷主动交出兵权,“剽兵甲、敦儒术”。

刘秀的话其实是一种暗示,表示自己要“偃干戈、修文德”,精通儒学的开国功臣们对皇帝的意思心领神会,从而主动交出兵权。试想如果在明朝,那些出身底层的开国功臣们恐怕很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这就是君臣之间的默契,相比较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显然刘秀与功臣之间更有默契。如果君臣之间没有了默契,只剩下猜忌与怀疑,那么等待功臣的只能是死亡了。

对此后世史学家评论:“光武诸功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光武意气相孚合。盖一时之兴,其君臣皆一气所钟,故性情嗜好之相近,有不期然而然者,所谓有是君即有是臣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