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臣汲黯:揭秘其是怎么当上大臣的?

汲黯是西汉有名的直臣,被汉武帝誉为可以和古代的社稷之臣相媲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社稷之臣”,在多年以后却仍然官居九卿。当年的下属,大多已成为他的同列,有的还成为他的上司,更让他心里难以平衡的是公孙弘和张汤,似乎转眼之间就由一个小吏一跃而成为丞相和御史大夫,可谓“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面对自己的遭遇,汲黯心里大为不满,甚至当着汉武帝的面抱怨:“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也是一时默然,没说什么。但当汲黯离开后,汉武帝恨恨地对其他人说,汲黯的言论也太过分了。

汲黯这位被皇帝看好的“社稷之臣”,之所以落到这步田地,其实,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汉武帝好大喜功,广招文学儒生润色鸿业,汲黯当着众臣的面指责他:陛下表面上要实行仁义,内心却充满私欲,怎么能真正效仿尧舜?汉武帝听后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并对身边的近臣说:“汲黯竟然愚鲁到这种程度。”当大家都在为汲黯的安危担忧时,汲黯却不以为意,他认为作为臣子不能一味逢迎,更不能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

汲黯这样面折直谏,早已不是一次两次。在做中大夫时,汲黯就因多次直言进谏,使汉武帝大为恼火,将他外放为东海太守。可惜在多次被痛斥后,汲黯仍然“不思悔改”,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

为此,汉武帝经常痛骂汲黯不学无术,尤其是当汲黯惹怒他的时候。不过,汲黯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还是学有专长的,他喜欢“黄老之术”,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到他的施政实践中。在担任东海太守、主爵都尉时,汲黯都奉行清静无为的原则,不瞎“折腾”,倒也政绩可观。

然而,这一施政思想却与汉武帝的治国主张背道而驰。

汉武帝招抚四夷,劳民伤财,汲黯主张和亲而不必兴兵征讨,这让汉武帝深感不快;汉武帝奖赏投降的匈奴浑邪王,结果给长安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汲黯坦言相谏又惹得汉武帝痛骂他发了疯。

汲黯不但对汉武帝从不逢迎,对待权贵也从不屈从。

丞相田蚡是王太后的同母弟,大将军卫青身兼国舅和驸马,二人地位高贵,百官对他们行礼无不跪拜,而汲黯竟然和他们分庭抗礼,只揖拜而已。卫青为人宽厚,因此更加敬重汲黯,田蚡却心胸狭窄,对其嫉恨。公孙弘和张汤从小吏跃升至高官,汲黯本就看不惯他们,二人又对汉初传承的以黄老治国的政策大加变更,更惹得汲黯当面斥责其巧言令色、搬弄是非,甚至痛骂张汤“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结果,不仅公孙弘和张汤对汲黯深恶痛绝,连汉武帝也想借故杀掉他。

就汲黯的忠贞而言,他确实是一个“社稷之臣”,是国家难得的栋梁之才;而栋梁之才能否建功立业,能否成为国家的柱石,乃至封侯拜相彪炳史册,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历史机遇,更需要帝王的赏识。而面对汉武帝的过失,汲黯既不讲究方法,也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一味地直言极谏,最后反而适得其反;汲黯的倨傲少礼、不能容他人之过,更是让他处处树敌,不满和诋毁日甚一日,以致积毁销骨,险些招来杀身之祸。汲黯“被”后来居上的教训值得今人反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