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侯景是什么来历?后三国时代的搅局者

你真的了解侯景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在南北朝时期,北强南弱乃是当时天下的大形势,这是当时的地理人文环境决定的。由鲜卑人建立的北朝,占据着中原,而东晋遗民建立的南朝,则是寄居江左,怀望故国。

而在那个时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有限,无论人口数量还是社会发展程度,都无法和拥有中原的北方相提并论。虽然当时北方经历了五胡乱华,胡人肆虐之后的中原大地,一片狼藉,汉人十不存一。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乱世之后的中原,其体量仍然不是南方可以相比的,这从东晋时期、桓温、刘裕等人的数次北伐失败就能看得出来。而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统治者主动接受汉化,改汉名,迁都城,北方的民生逐步恢复,国力远超南朝。所以,在南北朝中后期,北魏分裂之后,南朝依然是最弱的,其面对北方的东西两魏,以及后来的北周和北齐,大部分时候都是处在一个被动防御的阶段。

总而言之,北朝有着中原的先天优势,这是其能够压制南朝的基础。

但是话说回来,毕竟是两朝对立,南朝多少还是有些家底。在南北朝前期,南朝和北朝的差距并不大。

比如在刘宋时期,得益于开国之君刘裕的北伐,刘宋鼎盛时期的疆域非常辽阔。不仅占据江南,甚至于连淮北、山东、河南、关中这些原本属于北方的地区,也都是在南朝统治范围内。

而在萧齐和萧梁时期,虽然其军事上不如当年刘宋那么强。但是由于北魏分裂,东西两魏互相攻伐,南北朝开始进入到了一个三足鼎立时代。所以其疆域比之刘宋,相差并不大。甚至于在萧梁国力强盛时,还能趁着北方大乱,河北起义,攻下洛阳。

但是到了陈朝,南朝的统治范围大幅度缩小,从淮河关中一线,突然收缩到了长江。较之前朝,领土几乎是丢了一半。

究其缘由,乃是因为南朝萧梁末期爆发了侯景之乱,北朝乘虚而入,蚕食了南朝的领土。

公元六世纪中叶,南北朝进入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此时北方的北魏在权臣宇文泰和高欢的内斗下,已经发生了分裂,分别是东魏和西魏。高家把持的东魏占据中原,实力强大。而宇文氏领衔的西魏集团,虽土地贫瘠,但却民风彪悍,遗留着当初北魏和柔然对战时的尚武之风。而南方的萧梁,乘着北方内斗的契机,在梁武帝的治下,国力强大。

于是乎,一个三足鼎立局面出现了。此时的天下,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百姓也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像这种三足鼎立之势,其实是比较难以打破的。相比于三国时代,吴蜀联合抗魏的局面,此时的东魏、西魏以及萧梁三国,则是互相忌惮,实力更加平均,局面也更加稳固。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就需要一个搅局者。

而侯景便是这个搅局者。

侯景本是东魏大将,坐镇一方,实力雄厚。史载其“拥兵十万,专制河南”。但是,此人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当初高欢在世时,他慑于其威望,尚且还算安分。但是高欢去世之后,侯景便再无顾忌。他想要割据河南,自立为王。

“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但是侯景此举早就在高欢的意料之中,其在临终前就嘱咐过长子高澄,留心侯景。再加上侯景在东魏朝中威望并不高,想要凭借其一己之力,对抗东魏实在有些吃力。

于是侯景联合西魏的宇文泰,想要借助宇文泰的力量来颠覆东魏。但当时的西魏国力有限,而且宇文泰正在忙着整顿内部,打造所谓的关陇集团,无暇他顾。同时,对于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实在提不起太多兴趣,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出兵帮忙,只是名义上授予了侯景一些官职,给予了精神上的支持。

于是乎,走投无路的侯景选择了归顺当时的萧梁。众所周知,南朝本就是中原移民所建,历朝历代都想着北伐中原,收复故国。尤其是像梁武帝这样早年长期坐镇北方,和鲜卑人有着血海深仇的雄主。

当他看到侯景递来的河南十三州降表时,大喜过望。首先河南乃是中原故土,萧梁得之不费一兵一卒。此外,侯景和他的军队的加入,在削弱东魏的同时,也在强大己身。尤其侯景的汉人身份,加上其早年的赫赫战功,使得久思良将的梁武帝,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觉。如若调教的好,兴许日后又是一位陈庆之啊!届时,驱逐胡人,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

于是乎,梁武帝欣然接纳了侯景,并派兵相助。但当时的东魏,实力冠绝三国,再加上高欢有遗策,高澄也不平庸,对于侯景的叛乱早有准备。所以,侯景在河南并没有抵挡住东魏大军。最终丢掉了所有土地,带着残兵,灰溜溜的逃到了萧梁境内。

而这对于梁武帝来说,无疑是引狼入室,噩梦的开始。

由于河南地失,侯景失去了对于梁武帝的最大价值。彼时,东魏为了铲除侯景这个叛徒,主动和梁武帝交好,欲用南梁宗室子弟萧渊明作为人质,交换侯景。萧渊明是梁武帝亲侄,早年身陷东魏,梁武帝一直都想救他回来,这一次无疑是个机会。所以,用侯景换萧渊明,已经开始在计划中。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切都只是推测,梁武帝是否真的会用侯景换萧渊明,谁也不知道。比较侯景乃是主动归降,梁武帝如果如此对他,日后萧梁的名声可就臭了。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侯景本身就是一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再加上他投靠梁武帝,也仅仅只是为了借助梁国的力量来对抗东魏而已。他所做的一切,无非利益两个字。而此时的形势显然不利于他,侯景不想坐以待毙,于是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准备再度造反。

公元548年,侯景于寿阳起兵,拉开了侯景之乱的序幕。谁能想到,侯景起兵时仅仅8000人的兵力,却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几乎横扫了整个南梁。侯景于八月起兵,十月便成功渡江,并攻破都城建康。虽然梁武帝依然拒守着建康宫城,但已经是瓮中之鳖,在个诸侯尔虞我诈,救援不力的情况下。建康宫城也被攻破,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了皇宫,为自己曾经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

当然,侯景之乱并没有结束。彻底拿下建康之后的侯景,开始图谋江南,时至公元549年年末,侯景已经尽收吴地,控制了南梁的核心区域,军队发展到十几万人,南梁危在旦夕。好在七皇子萧绎及时的站了出来,带着王僧辩和陈霸先最终击败了侯景,平定了叛乱。

不过,侯景之乱虽平,但留下的伤疤却无法愈合。侯景此人性格暴戾,再加上其叛乱根基不稳,需要快速的扩充军力。所以其一直以来都是在通过掠夺的方式来增强实力,并通过高压和苛政来实现对占领地区的统治。曾经富庶的江左吴地,在经过侯景叛军的践踏之后,已经是一片狼藉。

“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

当然,最惨的是北方的鲜卑人趁火打劫。

侯景之乱期间,南梁忙于平定内乱,进而忽视了边防。北方的两个鲜卑王朝便趁机开始大快朵颐。尤其是西魏的宇文泰,乘机攻下巴蜀和陇右。并且在萧绎称帝后,又派于谨、杨忠、宇文护于江陵攻灭南梁,大杀江陵百姓,扶植后梁傀儡政权,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了一倍。

由此,曾经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西魏,实力反超南朝,坐拥关中、巴蜀之地的关陇集团,有了和河北高氏集团对抗的资本。

南梁灭亡后,萧绎手下大将陈霸先,堪称内乱,收拾残局,建立了陈朝。而此时的陈朝已经失去长江上游的巴蜀,江汉地区。而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也被东魏乘机蚕食殆尽。陈国仅仅靠着江东一隅之地苟延残喘,成为了三国中国力最为弱小的一方势力。

南朝再也无力对抗北朝。所以侯景之乱应该算是南北朝后期,对于天下形势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基本上奠定了北方统一南方的局势。

事实上,原本梁武帝是有机会阻止这场叛乱的,因为侯景当时是寄人篱下,一切的钱粮补给都得仰仗梁武帝。可是,就在侯景大肆扩军屯粮的时候,梁武帝却视若无睹,甚至于为了安抚侯景,还不停的加大量的供给侯景物资,进一步帮敌人扩张了实力。有人劝阻时,他还非常自信的说道:

“景孤危寄命,譬如婴儿仰人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

昏庸到这份儿上,也是没谁了。

推荐阅读